他急欲与林婉怡相会,又沿街打听一阵,终是没有探得她的下落,寻思:“她也许不在襄阳。”眼看日暮西山,晚霞弥天,错过了望日,再要找到她不知是什么时候,便打定了主意,沿着襄水南下,或可半道上遇着她。
趁着城门未闭,离了城,到了凤林渡雇船。渡口边几个船老大听他带关中口音,当他初来乍到,不解内情,于是向他备述蛟情,劝他先在襄阳小住两日,两日后再动身也不迟。
卫凌羽哪里理会这些,自愿多出些钱,恳请有人载他一程。几个船老大均摇头拒绝,说他不是傻就疯,既知妖蛟作祟,就该等风平浪静了再走,岂有枉送性命的道理?
船老大不肯冒险,再多出十倍银两也是白搭。他再不相求,沿着襄水江畔步行。
那几个船老大毕竟存着好意,又高喊着提醒了他几句,见他不听劝,直骂他是个没出过远门的愣头青,不知道妖蛟的厉害。
他其实明白,沿江步行找寻,十九是徒劳无功。只是那老蛟盘踞襄水多年,就连师父当年出手也没能消灭,道行定是不浅。林婉怡虽是玉清翘楚,但也不见得是那老蛟对手。因此放心不下。
入夜,圆月悬空,月华皎洁,映入山川之间,万顷碧波更被照得清澈见底。他沿岸信步,听得江中涛声大作,轰轰不绝,白茫茫的潮水汹涌见涨,一波接着一波。
但见那潮水来势凶猛,犹胜万马奔腾,前浪翻滚,后浪相叠。他生平从未见过此等波澜壮阔的景象,受彼气势感染,心中顿时一片空明,情不自禁地拔出剑来,在岸边舞起,展开七十二路碧海潮生剑法,剑招也跟着融入了起起落落的潮声当中。
胡升泰多年前便是在东海金鳌岛见了潮涨潮落,才有感创此剑法。大凡武学,一招既老,后力不能相继,而潮涨时前浪势衰,则有后浪相续,胡升泰从潮水中悟出了前力将尽、后力即生的不二法门,后来辟居太华绝顶,对此剑法加以完善,更能于一招之间叠出五重劲力。因那时想起“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典故,便将这生劲的法门称作“五丁开山劲”。
他把自己毕生所学对卫凌羽倾囊相授,唯独这“五丁开山劲”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是以卫凌羽多年习练,虽然对剑招熟之再熟,但对“五丁开山劲”一直不得要领,此刻受潮声感染,剑法变得空灵起来,竟于无意间领会此真意。
卫凌羽舞得兴起,剑招逐渐凌乱起来,不再拘泥于招式;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每出一剑,便带起清脆的剑鸣,连接五重劲力,正似那前仆后继、接踵而至的潮水。潮水早已淹过了足腕,也浑然不觉。
直到将一套剑法使尽了,才停下来。这时潮水早已没过了双膝,恍然而惊,心想找林婉怡才是正事,怎么能在这当儿练剑法?当下离岸快奔。
天下武学之士,如能像他这般在片刻功夫领会此等无上武学精义,只怕早已欣喜若狂了。所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他毕竟心性澄明,只知道应该去寻林婉怡才是,武学之进步倒也不如何值得喜悦。
展开御风追电轻功,沿岸狂奔起来,不经意间竟自脚下连发五重劲,一跃之下竟能奔出六七丈,倒教他颇为意外。
其实这“五丁开山劲”并不局限于剑法之中,如将此功练得透彻了,拳脚之间亦能连发五重劲,胡升泰身为一代武术大宗师,自必知悉。只是将此法应用于轻功当中,即是胡升泰本人,见了这出乎他意料的一幕,怕是也得大吃一惊。
卫凌羽毕竟真气尽失,使用“五丁开山”助力轻功大耗体力,奔出二十里地,已然有些支撑不住,只好放慢了脚步。
将入三更,陡见下游江面上扯起了匹练也似的迷雾。是夜无风,但那雾起得快,蔓延得更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氤氤氲氲地笼住了江面,方圆五步外的道路已不可见。
知是那水中老蛟作怪,心中紧张起来,拔剑在手,不疾不徐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