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卡尔西顿
太阳挂在天边,微风轻拂大地,海洋慵懒地翻着波涛,在阳光的映射下,卷起一片碎金。
古老的海滨小镇外,成群的舰队在海面上巡游,排成一字长龙,侧舷炮隆隆开火。
舰群中,一艘艘小型桨帆船悍不畏死地向岸边冲去,奴隶桨手们拼命划动着沉重的木桨。
这里是卡尔西顿城,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古老城镇。
卡尔西顿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和君士坦丁堡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遥遥对望。
比起君士坦丁堡,卡尔西顿更加古老,早在拜占庭尚未建城时,卡尔西顿便成为了马尔马拉海岸著名的古希腊城邦,也是著名的贸易商港。
然而,尽管这两座城市都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但拜占庭古城的地理条件和港口状况都遥遥领先于卡尔西顿,很快便将这位隔海相望的孪生兄弟远远扔在身后。
后来,拜占庭被君士坦丁大帝设为首都,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也迅速成为了东部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绝对中心,发展速度飞快,更是让卡尔西顿望尘莫及。
当然,卡尔西顿城的宗教价值依旧不可小视,这里不仅是早期基督教传播的重要枢纽,还曾在公元451年召开了著名的卡尔西顿大公会议,确定了基督二性论,将一性论斥为异端。
但是,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兴旺发达,近在咫尺的卡尔西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挤压,泯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从一座贸易港口演变为以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为主的小城镇。
截止到15世纪初,卡尔西顿甚至已经不能被视为一座“城市”,人口稀少,工商业几乎为零,村民们在古老遗迹的废墟间挑水种地,猪马牛羊在倒塌的石像边啃食青草。
然而,卡尔西顿村却是东罗马帝国最晚丢失的领土之一,东罗马皇帝直到1453年还保留着卡尔西顿村的税收权,这里的民众依旧属于古老的罗马。
十七年前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前夕,以撒曾下令将除了君士坦丁堡和伯罗奔尼撒之外的零散领地全部放弃,将残存的人民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起来,避免他们遭到奥斯曼人的攻击,卡尔西顿也正式荒废了下来。
后来,奥斯曼帝国丢失巴尔干,许多突厥人从巴尔干逃往安纳托利亚,不少人都被穆罕默德二世安置在卡尔西顿和安纳托利亚堡垒旁边,让这些心怀仇恨的人民为他铸起第一道防线。
由于卡尔西顿的地理位置着实算不上多好,爱琴海壁垒计划中,不远处的安纳托利亚要塞得到了大量资源,卡尔西顿却仅仅建起了一座规模不大的木制堡垒,连火炮都没有配备。
从某种方面来说,奥斯曼帝国的决策无可厚非,海岸线那么漫长,经费就那么多,他们不可能把每一片海岸都安上大炮。
而且,卡尔西顿着实不是什么理想的登陆地点,这里的沿岸低地较为狭窄,海流较为湍急,登陆大军很难在同一地点抢滩登陆,很可能会被海流冲到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