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杨康北上
杨康猛地转头,眸子里爆出摄人的光芒,“奏报拿过!?”
内侍连忙把奏报呈上,杨康拿过来,迅速打开一目十行的看完,随即哈哈大笑,“好,好啊,我大金国兵马南下,宋国不堪一击,此战扬我国威,当贺!”
“来人,将此战报传告内外,彰显我大金国之军威。”
“诺!”
……
金军营地,完颜洪烈坐在案前,营帐内是金国的元帅和将领,时至今日,完颜洪烈已经梳理好了金国内政,无论是宗室,文臣还是武将都不得不臣服于他。
而这都是凭借他一次次胜利迎来的,年过五寻的完颜洪烈已是满头满头白发,看上去就跟六七十岁的老者一样,自他继位已有数年,从临危受命再到如今的定都建康,一步步走来,他的经历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穿着盔甲,外表看上去就如一位老将军,朝众将举杯,“这次首战功成,诸位将军功不可没,来,朕敬你们一杯。”
金国大元帅完颜赛不推辞道道,“臣等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坐镇大军,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功,要敬也是我们敬陛下才对。”说完,就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其余众臣也纷纷出声,表示不敢居功,不复当年第一次攻宋时的嚣张姿态。
一阵推杯至盏后,完颜洪烈继续道,“此战,我们已经全部拿下两浙东路,这是宋国防守薄弱之地,接下来就是硬仗了,朕打算全力攻打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只要把两路全数拿下,我们便能威逼荆湖,直击南昌府,到时候未必不能逼得宋国君臣南逃。”
术虎高琪和完颜赛不等人互相对视一眼,齐声道,“请陛下下令!”
……
在完颜洪烈谋划接下来的攻势之时,河北大名府的木华黎也接到了郭靖的信报,这两年他没少兴兵动武,北地的金国余孽仿佛永远也杀不完一样,杀了一茬还有一茬,山东更是出了汉人起义军。
可以说,这两年他一直在为之前的事情还账,战争不是想打就能打的,若是瘟疫之前的开封打下来不会有这样的副作用,但是瘟疫之后的开封却变成了鸡肋,就算拿下了,也很难得到有价值的战利品。
蒙古素来擅长以战养战,但河南被瘟疫废掉了,再加上内部不稳。
强行攻打开封,耗费钱粮无数,下面的底层人苦不堪言,纵然木华黎的军队战斗力仍在,但他所掌控的地盘经济是一团糟,各地豪强为了满足他的要求,层层加码,层层盘剥。
这时候,纵然没有金人,但只要有个火星就能炸掉,这不是什么战争能解决的事,那是几百万张口,要吃粮食的,他把粮食都挪用了,下面的人饿肚子,当然要造反。
即便冒着杀头的罪,也是一样。
不过,随着瘟疫消失,郭靖不断在关中,河南等地兴修水利,吸引了一大批人口,算是间接地替他减轻了问题,木华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两年便没有再发动对外的战争。
于是,北地的叛乱终于算是平息,他也能好整以暇的休养生息。
木华黎脚下踩着一张白虎虎皮,硕大的虎头狰狞可怖,头上的王字纹路霸气而又张扬,他看完手里的文书,轻声道,“有意思,看来这小子也是坐不住了。”
而后,他又摸着下巴思考,“消停了这么久,也该松松筋骨,只是,这小子到底要干什么?他难道不该坐收渔翁之利?”
想了一会儿,他想不通其中关窍,索性不再想这些,“算了,不管那么多,纵然这小子不出兵,我也会用兵,要真的让金狗把那宋国灭了,要覆灭金国就真的难了。”
木华黎当即提笔写下一封回信交由使者送还给郭靖,约定双方一同出兵。
……
洛阳。
接到信的郭靖打开一看,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我就说,木华黎叔父一定会出兵,此战可不能再像之前打开封一样虎头蛇尾。”
一旁的黄蓉问道,“夫君,那边打算出多少兵马?”
“信上没说,但估计不是一个小数目,金国的威胁我们一清二楚,叔父不会坐视他一统南方。”郭靖把信递给她,沉声道。
事实上,他和木华黎的目的不同,木华黎只想灭金,这中间死多少人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而郭靖不仅要灭金,更要削弱大宋的实力,尽量保存中原和南方的人口经济。
从他统治北方的手段就可见一斑,他是真的要统治这些地盘,反观木华黎那边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统治,没有深入根基。
郭靖单手负在身后,沉声道,“不管他出多少兵马,这次我决定大军齐出,纵然不能灭掉金国,也一定要打的他们元气大失,至少不能让他们安然统辖南方的地盘。”
“木华黎这边妥了,现在就看大宋,希望他们能多支撑一点时间。”
说实话,金宋交战他早有预料,但是他却没想到大宋这么不堪,初交战就节节败退,被金国打得跟死狗一样,一点都没变。
反观金国,在蒙古身上屡屡吃瘪,但在大宋面前又重拾自信。
想到这一茬,他便暗自摇头,这大宋的恐金症怕是治不好了。
……
1222年秋,汉侯郭靖率领十五万兵马出洛阳,攻打颍州,泗州。
同年,木华黎率领十万步骑从大名府出发,攻打楚州,许州。
双方兵马合计二十五万,以开封府为中转线运转粮秣。
战争的烟云再次打响,时隔两年半,蒙古和金国之间又发起了战争。
建康城内。
杨康握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报,眼里迸发出激动和紧张的光芒,喃喃自语,“终于来了!”
起初他以为蒙古会立即出兵,还很是紧张了一阵子,而金国在南方的攻势却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顺利,很早之前,大宋就派遣使者向蒙古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