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杨廷和的请求
杨廷和一直在关注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他也没办法不关注,现在大明朝廷十分的缺钱,或者说一直都在缺钱,只是每年缺的多和缺的少的问题。
朝廷每年的用度越来越大,但是每年的所收的赋税却在缓缓的降低,这导致大明的财政年年都是赤字,而且大明现在可没什么金融手段啊,既不去发国债,也不能去搞货币超发,所以每年就是收上来多少就只能多少。
没钱了怎么办,只能去搞拖欠,今年拖欠一下这边的军饷,明天拖欠一下那边的宗禄,这一拖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有很多干脆拖到最后也没补上。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每年也是为了大明的财政状况费尽了心思,他也做出了各种的举措,比如革除弊政,取消团练,重整边兵,遣返宫女、乐人,释放无辜囚徒,裁减冗兵、冗员,但是这些都收效不大,因为这根本是治标不治本,他根本没有想过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在这搞糊裱。
他不是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哪,但是想一下要从根子解决问题所面对的阻力,他也只能退缩了,就算他是内阁首辅,只要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那他瞬间就会众叛亲离,成为事实上的孤家寡人,也根本不会有官员去认真执行他所发出的政令。
他也想过加税,但是内乱刚被平息,北方还需要休养生息,最主要是他也不想为此背负骂名。
这也是他对朱厚烇再次返回京城保持沉默的原因,他对朱厚烇一直是高看一眼的,原因自不必多说,在朱厚烇回到蕲州之后,他也对朱厚烇在蕲州的动作很是关注,对朱厚烇的动作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对朱厚烇的观感还是很奇特的,虽然钱很猛,但是在开源这方面可是一把好手,而他在开源方面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办法。
他一开始还没对大明皇家银行有什么想法,但是看着桌案上那一封封的奏章之后,他心中开始活泛起来了
这些奏章所说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要钱,但是他也变不出来钱啊!
他虽然变不出来钱,但是他却知道谁能变出来钱,大明皇家银行别看现在只有六百多万两的存款,但是进去的是银子,出来的是银币,这一进一出就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利润,而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又能铸造出四百万枚银币,这钱生钱的速度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么算下来大明皇家银行竟然快掌握着等同上千万两白银的财富了,这和空荡荡的太仓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所以杨廷和开始打大明皇家银行的主意了,你看这银行既打着大明的旗号,又打着皇家的名头,而他这么辛苦的去处理奏章,去维持这个国家,不就是为了大明,为了皇家吗?所以他认为他和大明皇家银行是一条战线上的,大明皇家银行应该帮助一下朝廷.
当然他并不是想夺下大明皇家银行这个产业,先不说能不能夺下来的问题,就算能夺下来,他也知道他玩不转大明皇家银行,当初大明福利彩票的前车之鉴还在那呢。
他忍不住把他的想法和内阁大学士们说了一下,结果得到了大学士们一致的赞成,毕竟之前变着样让皇帝广开內帑的事情也没少干,所以他们对从大明皇家银行拿银子的事情丝毫没有心理压力,反而有着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
他们先去找到了朱厚照,结果朱厚照干脆的表示,他和朱厚烇已经约法三章了,三年不过问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让他们有事直接去找朱厚烇。
于是杨廷和就和梁储派人去南宫送去了他们的名刺,说是有要事相商,这事事先已经得到了正德皇帝的允许,所以也不算是私下接触藩王。
之所以没有四位大学士全来,是因为杨廷和认为四位大学士皆至,就有些逼迫的意味了,所以就有他这位首辅加上梁储就够了,因为梁储和朱厚烇还算是比较熟悉一些。
朱厚烇接到邀约之后,欣然而至。三人经过一阵寒暄之后,逐渐说到了正题上了。
“你们想从皇家银行拿一笔银子以补国用?”朱厚烇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两位大学士。
“正是,国事艰难,荆王殿下帮陛下掌控皇家产业,我们为陛下治理天下,咱们都是为陛下效力,自然要守望相助了.”杨廷和笑着说道。
好一个守望相助,好一个偷换概念!朱厚烇在心中冷笑道。
这群官僚们学的可真快啊,他这银行还没拿到完全的铸币权,没有成为大明真正的央行呢,这群官僚们已经无师自通的学会从央行搞钱了,和后世的政客碰到财政危机的办法是一模一样。
朱厚烇在心中想着,他既然敢来肯定是做好了准备的,他早就料到两位大学士会有这样的请求,毕竟谁也无法无视大明皇家银行掌握的这一大笔银子。
“不知道两位阁老想要拿多少银子啊?”朱厚烇不动声色的问道。
“一百万两银子就足矣”梁储连忙说道。
“嘶——”朱厚烇有些做作的倒吸了口凉气,“两位阁老好大的口气啊,竟然一下子要拿这么多的银子?”
“唉,国事艰难啊!”杨廷和缓缓的说道。
朱厚烇的神情变得为难起来了,“皇家银行虽然掌控着几百万两银子,但是都是储户的,本身是没有什么钱财的,而且每年还有两成的利息,要是这一百万两银子被拿走了,那这银行就办不下去了”
朱厚烇知道这俩人是看上他铸币的利润了,所以才这么说,但是朱厚烇肯定是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把铸币的利润给交出去的。
听朱厚烇这么说,两位大学士的脸色也变得不太好看起来了
“不过既然两位阁老既然张口了,那本王也不能不给两位面子,这样吧,两位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向皇家银行借贷100万两银子,年息两成,两位阁老以为如何?”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