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摸着良心说话,官家对咱们怎么样?”
陈昭站在两个木箱子累成的高台上,大声地问道。
宋真宗赵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不要因为他的过失就忽略了他的功业。
虽然东封西祀是他干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也是他干的,被辽国差点打得南逃的也是他,但赵恒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皇帝。
咸平之治是他弄出来的吧?“澶渊之盟”虽然是赔款求和,但给得才多少钱?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连北宋朝廷一年税收的零头都比不上,都不够赵恒修一座宫殿的,更别说这点钱早在宋辽两国的贸易中早就赚回来了。
而且赵恒修宫殿的钱大头都来自于太祖太宗两朝时的积累,相对而言,并没有过多地剥削百姓。
也因如此,赵恒还是比较得民心的,如果穿越到徽宗时期,那陈昭就得考虑下造反的事情了。
环顾四周,有不少的人点了点头,像是在表达对赵恒的认可。
“还不错,对吧?”怕有不长眼的人乱说话,陈昭赶紧下了个结论。
“这么好的官家,他难啊!”
陈昭右手抓紧左胸前的衣服,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周围的百姓们想起陈昭建延寿宫的目的,想到官家已连着折了几个儿子,大宋目前为止还没有“国本”。
脸上露出几分失落,更有甚者在偷偷地抹着眼泪。
陈昭见气氛烘托得到位了,继续说道:
“不过还好,官家的仁德感动了上天!”
“在十多天前,上天降下‘天书’一卷,上面寓言了皇子的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