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执政大臣的任免可不是赵恒一张嘴就能决定的,还需要宰辅的点头才能生效。
现在的选择权落到了首相王旦身上。
难得寇准有机会打破王钦若的“不败金身”,这回若是错过了,让王钦若继续留在中枢,以他的“巧舌”,说不定能重得赵恒欢心。
到那时,王钦若东山再起,想让他再落下去可就难了。
但是寇准...这就有点麻烦了。
南方多瘴气,寇准这个纯北方人到岭南去,是个年轻小伙子也就算了,熬三年再给他弄回来,还是一条好汉。
而且岭南地处偏僻、环境恶劣、经济基础差,被贬谪的官员若能在当地挺过三年,在朝中有人的情况下,就能回到朝廷,步步高升。
这也是北宋政坛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
但现在寇准是个快五十岁的人了,这个年纪对朝廷重臣来说很年轻。
但按宋朝人民三十岁左右的平均寿命来算,寇公已经是半截脖子入黄土的人了,将他贬去岭南...
于心何忍啊!
对王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对陈昭来说,这事压根就不用考虑!
他可没时间等王相公考虑了!
“官家,臣有事奏!”
寇公虽然脾气差、在去年延寿宫“南北之争”时,因为陈昭没帮着北人说话,两人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但叔侄之间哪有隔夜仇嘛!
寇准生活豪奢,陈昭便投其所好地送上乌金为他取暖,寇准爱好喝酒,陈昭便有名贵的天青瓷酒杯相送。
陈昭是故人之子,故人已逝,但故人的孩子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