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中的百姓们争先恐后、“某某某”抢着报名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陈知县愿意剿匪,百姓们很开心,但你要他们出力,那百姓们可就不喜欢了。
大宋可没有后世“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观念。
受五代十国武人乱政的影响,再加上大宋开国时一些武将不当人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武人在百姓们眼中的形象。
更别说大宋实施的“有叛兵无叛民”的政策,以募兵代替赈济,地方上的一些地痞无赖、牛鬼蛇神全往军队里塞。
造成了冗兵的同时还导致大宋军队素质的降低。
远的不说,发生在雁门县百姓们眼前的“大宋军队抢劫案”那都不是一件两件了。
“贼配军”就是百姓们对大宋军队素质最直观的认识。
现在陈知县讲得好听点叫“共兴大业”,讲得不好听一点不就是让他们的好儿郎去送死吗?
进了剿匪队和送他们进军队在百姓们没什么区别,硬说要有,也就是脸上没有刺字。
他们可不想看到平日里乖巧的孩儿从剿匪队回来后,给自己取了个诨号,还满嘴胡话。
魏珏也不想看到陈昭招人,陈知县这是想把他还有衙门里所有的捕快,一起踢出雁门县的治安系统吗?
要知道上山剿匪意味着流血牺牲,但同样也意味着建功立业!
这些衙门里的老人们混不到功业,那不是会被姓陈的以“尸位素餐”为借口清理出去?
这样的话...
他这个县尉岂不是被架空了?
更可怕的是...
姓陈的该不会发现山上的山贼是衙门里的捕快兼职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