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扳倒严家是为了雁门县未来能发展得更好,更好的未来可离不开一个个人才的支撑。
也不说给大宋百姓一点小小的“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震撼,至少...字是要识的吧?
在遥远的宋代,虽然文风鼎盛,但学习的成本还是挺高的。
在宋仁宗为西夏送了两个宰相过去之前,大宋的殿试是会淘汰人的,可想而知,宋代的士大夫们考试的压力有多大。
为了考取功名,宋代的读书人,多只能选择脱产,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功当上官后,为了回报当初那个奋斗的自己,还有资助过自己的长者,很容易产生“朋友交易”。
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也不能否认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在宋代,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能说得上一句“有才气”了,至于能读书写字的,更是高质量人才。
陈昭没接着对冯、魏两家下黑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抛开严家以外,他们两家拥有雁门县最大的人才储备。
陈昭在很早之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学堂的建造也早早地提上了日程。
但也仅仅是提上日程而已。
陈昭来雁门县快三个月了,学堂的建设也就比PPT要强上一点。
勉强打了个地基。
也不怪工匠们磨洋工,实在是陈知县...给得钱太少了!
陈知县初来驾到,衙门的库房也不说是一穷二白,那也是老鼠见了都摇头的程度。
好不容易从三大家族的牙缝里抠出一点钱来,都投做剿匪队之用。
粮食和书本,用屁股选都知道先选粮食吧!
学堂那边,偶尔剿匪队的账面上,有了几贯的结余,就全拿去造学堂了。
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