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一共投入了3个兵团、11个军、33个师,此外还有炮兵师,人数到达了60万,在地面战争中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刚刚入朝的两个兵团,听之前的老部队介绍经验时,都以为美国人的防御是鸡蛋壳,一旦破了以后就好打多了。部队里开始盛行一瓶牙膏理论:只要把从国内带来的牙膏用完了,就可以顺利回家了。
这时的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北上,把战线推到了“三八线”附近,打算以此为基础,和中朝军队进行谈判。1951年4月,“联合国军”率兵跨过了“三八线”,打算从中朝联军的后侧方登陆。
中朝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在敌军的登陆之前,率先发起第五次战役。战役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很简单,长期准备战争,争取短期解决。灭敌几个师,挫其锐气,夺回战争主动权。
第五次战役在1951年的4月22日正式打响,当时我方两线作战。在西线的部署,以第3兵团从正面突击、第9兵团在左,第19兵团在右,实施战役迂回,分割围歼当面之敌。
东线是人民军第3、5军团,对阵韩军两个军团。
我军第9兵团在左侧,很快突破了地方的防御,很快将美军、南朝鲜军一部分兵力歼灭。40军深入敌军内部,完成对敌军的分割。正面的战场上,和美军、土耳其军队作战,右侧的19兵团,也很快突破了临津江。
江南岸面积狭小,我军6个师遭到了敌军的猛烈进攻,伤亡严重。
中朝人民军队经三昼夜连续作战,虽在加平方向打开战役缺口,对西线"联合国军"翼侧造成严重威胁,但是美军利用快速机动迅速补上了战役缺口,最终整个战役发展形成平推,歼敌不多。第一阶段的战争很快结束。
在后期党委会上,第一阶段5个师被敌军围着打的错误被指出,因为第3兵团指挥时,用兵过多,导致战场拥挤,这是第一阶段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组织出现问题的表现。
眼见西线没有取得重大战果,志愿军决定主力转移到西线大规模歼灭韩军。
1951年5月16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打响,第3兵团、第9兵团隐秘东移,第3兵团中央突破,切断了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第9兵团及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采取正面突破、两翼迂回、层层包围歼灭了韩第3军团。
前期我军有力牵制了敌部分主力,保障了部队推进。
由于志愿军穿插较远,后勤难以承受,部队吃不上饭,弹尽粮绝,已经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力气了,只能原地等待补给,美军抓住这个空档,利用快速机动能力,迅速从西线调了两个师到东线堵住了战役缺口,战线又被拉平,只好结束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错误更多,当时战场上,违背志司指示,第三兵团擅自将180师、179师,从川春西转到了川春东北战场,结果正面进攻变得薄弱,这是一错。
60军主力东调后,又迅速在寒溪地区投入战斗,这是二错。
本来180师当时还有友军协同作战,结果没想到过早把39军的两个师调走,导致180师被孤立,这是三错。
之后我军决定后撤,打算把主力部队移动到“三八线”,在南面只留下了少量的人马。我军面对敌军的进攻措手不及,在转移组织中计划不够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