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明军出征倭奴!大刀向着鬼子头上砍去!
朱幼薇激动地接过了陈寒送的望远镜。
“你为什么送给我?皇爷爷都说这东西很珍贵。”朱幼薇道。
陈寒却一笑:“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身边,我要是不能将最好的东西给你,那还算什么男人。”
朱幼薇听了后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朱幼薇拿着陈寒的这个望远镜视若珍宝般的收起来,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
接着陈寒看向了朱元璋:“陛下,您现在也看到了。
我主张的科学之道,要比儒家学说实用性更强一点。
或许他们的学说,能树立百姓的道德观念。
但是我所主张的科学之道,则能够帮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甚至能够帮助大明王朝走向更加强盛的道路。
这还只是一点点小小的技巧而已,到时候我一定还会做出来更多的东西,让您刮目相看。
我还会带出更多的学生。”
说着他看向了身后边那二百多个学生。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边都充斥着热忱的目光。
即使是朱高炽,即使是朱允熥他们这些宗室子弟,在看到了陈寒做出来的玻璃,做出来的望远镜之后,坚信了一句话。
前人所说的点石成金,在自家先生的手上,真的是释放出了该有的光芒。
一时间,他们对于陈寒所提出来的科学之道,越发的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工匠之子们,他们现在终于是明白陈寒为什么要把他们都给召见过来。
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于陈寒现在做出来的这些东西的理解能力,就是要比那些一门心思沉浸在四书五经当中的儒家学子更加通透。
想到这里这些学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起来。
朱元璋看到陈寒手上拿着的望远镜。
朱元璋手里面握着陈寒递过来的望远镜,拍了拍陈寒的肩膀,“好好去干吧,这大明江山以后是伱们年轻人的天下。”
陈寒笑了笑,接着道:“陛下,玻璃的配方我会留在琉璃厂,希望您能够下令让工匠们多多制造玻璃。
到时候我要从中选取更多的来制作望远镜,不仅让这一次去倭奴南朝廷征战的战士们能够有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可以使用,
更要让我们边塞的统帅们,每一个人,人手一份。
甚至让那些在瞭望塔上面的将士们,能够通过这望远镜,看到更远的方向,让他们能够多发现敌情,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朱元璋哈哈大笑,“刚才咱也是这般想,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用在观察敌情方面,简直是如虎添翼。
这要是用在了边塞观察敌情,岂不是能早一步洞悉敌人的动向。
咱是打仗出身,每洞悉对方的一步动向,便可令我军获得一分胜算。
更遑论你这千里眼,能够在千米之外看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有了这好东西,作战便能提前好几步。
好好这功劳可是要比你搞出来那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还要大。”
陈寒却摇头,“陛下可不能这么说……”
可是朱元璋却摇摇头:“不,在你认为,提高了纺织速度,是对今后的百姓更好。
然而在咱认为让咱们的将士们先一步布置,提高了他们的胜算,减少了他们的牺牲,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计。
这东西一定要多多制造。”
接着他立刻吩咐边上的贴身太监,传他的口谕给工部。
让他们把陈寒给出的玻璃配方,给出的望远镜制作技术,和陈寒所说的那些数据都一一记录清楚,必须推行下去。
众人出来后,发现,原来外面早就天亮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等待着陈寒完成他的这些制作,根本就没有留意原来外边早已天亮。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一点困意,反倒是精神奕奕。
而陈寒马不停蹄地带着他刚刚完成的望远镜直奔沐英所在的京营。
当望远镜到了沐英的手上之后,沐英还一阵奇怪。
陈寒在边上教授了沐英方法。
听到这小小的物件能让自己看清楚一千米之外的物件,沐英大感惊奇。
他赶紧拿着伸缩杆的单筒望远镜,根据陈寒说的那样慢慢的调整伸缩的距离之后。
一眼便从瞭望台上,看到了远在千多米之外的训练场上,将士们脸上的表情。
“这这这……”
沐英在看到了这一状况后,顿时是惊讶无比。
“真能看到真能看,这东西真能看到。
陈大人您真乃神人也!!
这望远镜果然不负它的名称啊!
这应该就是仙人们所说的千里眼吧。
果然是千里眼!”
说着沐英更是拿着望远镜开始四处地观瞧。
四处地看着自己的将士们在下边训练。
沐英十分的惊奇:“本帅终于知道,为何您昨日要说,你要去制作一样东西,能使我等震惊无比,您果然做到了。
这东西的确让人震惊无比,这东西若是在战场上运用,岂不是料敌于先?”
陈寒要的就是这效果,“沐帅,这次要派一千将士前去倭奴南朝,帮助他们作战,必须得让咱们的将士们有更加好的装备才行。
这东西先让叫什么带到倭奴那边去,届时我还会大批量的制造。
一定要让您这样的统帅人手一个。”
沐英爱不释手地拿着这单筒望远镜,原本是想着说留在自己手上的。
可听到陈寒说要让那一些将士到南朝廷那边去使用,沐英很认同:“对对对,必须得让咱们的将士在倭奴那边打出气势来。
这是咱们训练出来的火枪兵第一次到如此遥远之地去作战。”
望远镜很快就到达了,这一是要远征倭奴的将军赵审言手上。
赵审言是沐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今年三十五,沉稳有智谋。
当他拿到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又听到了沐英对他们的希望以及朝廷对他们的期待之时,他们个个是激昂无比。
……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初一。
赵审言他们便跟随着倭奴南朝廷的使者松下井二郎一同渡海而去。
临行之前陈寒还给了他们一张海图,还叮嘱他们一定要在海图上面标注好各种气候风向以及标注好暗流等等。
沐英亲自送他们登船,给他们下了一道密令。
赵审言他们听后略有些惊讶,但很激动。
他这一次的派遣军当中不仅有将士,同时还有好几名沿海的曾经出过海的百姓。
他们经验老道,个个都在大明建立之前,就漂洋过海到过南洋。
让他们在船上主要是帮助大明这一次漂洋过海过去,记录沿途的海洋状况、季风暗流等等。
这次除了火枪兵外,居然还拉了三门大将军炮。
这种火炮炮管一米二长,铜铸而成,五六百斤重。
不过明初的火炮野战能力差点,攻城还行,发射的是实心的铁弹。
或许是出海的时间比较顺利,一路都是顺风,又因为这帮倭奴小鬼子们走得比较熟的一条航线。
历经十五天,就到达了倭奴南朝庭土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