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易家人搬到乡下去了
车间主任的意思很明确。
乡下也是需要钳工的,京城各单位要向附近每个公社都支援两三个钳工。
易中海是七级钳工,技术上没得说,带上儿子袁成到乡下就能支援一个公社。
至于说扎钢厂钳工车间是否舍得易中海这个七级钳工?
当然是舍得了。
的确。
现在是很少评定七级工,基本上不评定八级工了,但也不代表没有。
甚至。
有些人的技术已经达到七八级水平了,只是没有进行评定而已。
像易中海、袁成两人这样的,他们工作不认真,不精简他们精简谁?
这两个家伙被精简了一点儿也不奇怪。
胳膊拗不过大腿。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易中海和袁成被精简了,很快就被分配到京城附近的一个公社,领导让他们尽快离开。
眼见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易中海一家人只能接受现实。
可能是心理安慰吧!
赵芳还真的给他们找到了几个可以到乡下去的理由。
首先一点,到乡下公社以后可能会发给他们家一些自留地,从今年开始,粮食收购量已经减少,无论是公社还是个人留下来的粮食都多了不少,他们到乡下以后是可有能吃饱的。
还有就是袁成的婚姻问题。
王春芬跑了之后袁成就没了妻子,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自然也就结束了。
四合院儿附近的人包括媒婆谁不知道袁成、王春芬之间的那点儿破事儿?
这种情况下袁成想要再娶媳妇儿不容易,想要再娶一个好姑娘更难!
如果他们一家人都去了乡下,袁成那点儿破事就没人知道,他们以前可是城里人,到乡下以后肯定是要受到欢迎的,袁成想要娶个好媳妇还不容易?
易中海一家人商量了房子的问题。
易中海和赵芳住的房子是公家的,他们若是到乡下居住的话肯定是要交还的。
袁成住的是易中海的老房子,不是公家的。
商量来商量去。
赵芳说可以先将公家的房子还回去,自己先在易中海的老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到丈夫、儿子到乡下安顿好了她再过去。
易中海父子两个到乡下报道了,等到了公社才知道那里根本就不怎么需要钳工。
大炼钢的时候社员将家里所有的铁器都捐出去了,到现在有些人家里连炊具都凑不齐,要什么钳工啊!
基本上没他们的活儿。
易中海两人蒙了。
到公社报到以后就要干活儿,不干活儿就没有工分。
没工分就没办法兑换钱和米面,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啊!
易中海心里暗暗叫苦。
自己好歹是七级钳工,每个月的工资九十来块,到公社以后根本就没有钳工能做的工作,人家还能给他那么好的待遇?
他有些后悔了。
要是自己给领导说几句软话甚至送一些礼物,没准儿能留在城里不被精简。
公社领导商量过后决定让易中海父子两个跟着其他社员一起做农活儿,工分待遇和大家一样,有钳工活儿就让他们干,到时候再多给工分。
易中海搬到了公社领导帮他们找的新房子,和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公社工分是多么的不好弄。
一般来说,除去吃喝销,每个社员工作半年所得到的工分最多也就能换取一二十块钱,再加上自留地等收入也没多少,半年还不会有他在钳工车间一个月的工资多。
想要存多少钱、多少粮票基本不可能。
尽管当时没什么农活儿要做,易中海已经有些绝望了。
周末的时候他和公社领导打了招呼说要回城里一趟,其实就是想着要尽最后一次努力,想找找车间主任看看能不能将自己和袁成重新弄回城里。
袁成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得知易中海父子两个要回城,不少乡亲们就拜托他们帮着买一些铁锅等在乡下不好买的东西。
易中海满口答应,说是他要回去找人问问,如果行的话下次帮他们买。
易中海两人回到四合院儿和赵芳说了自己在乡下的待遇以后赵芳就蒙了,大骂扎钢厂钳工车间领导不是东西。
车间那么多人为什么要精简易中海和袁成呢?
许大茂、谷雨夫妻以及刘悦技术能和易中海相比吗?
为什么不将这些人精简了再将易中海留下?
易中海要给领导送礼,赵芳自然是同意的。
虽然王春芬将易中海多年积蓄都带走了,但是买礼物的钱他们还是有的。
易中海买了方便面和辣条,还买了不少猪肉,要不是买不到鸡蛋,易中海肯定也是要买的。
买了礼物。
易中海将自己手里的粮票等所有票证都拿了出来,带着所有东西去找了钳工车间车间主任。
听说了易中海的来意。
车间主任根本就没给易中海好脸色。
东西没要还将易中海臭骂了一顿。
精简了到农村工作就是支援郭嘉,光荣啊!
易中海不但不自豪还想要通过行贿的方法改变事情的结果。
怎么可能?
他告诉易中海,精简名单早就报告给上级,根本就不可能更改。
易中海不想到乡下去?
没门儿!
易中海被赶了出去。
这家伙依旧不死心。
想了很久,他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找李怀德。
李怀德现在虽然不是副厂长了,但他以前是副厂长,还当过厂办领导,钳工车间主任做不到的事情没准儿李怀德就能办到。
等到了李怀德家说明情况,将礼物、票证一起献出去的时候那家伙居然全盘接收了,还说自己可以帮他办了这件事情,让他先到乡下公社等好消息。
易中海大为高兴。
李怀德可不一般,他可是听说过,对方妻子娘家也不一般,岳父、大舅哥都是领导。
回家以后易中海就和赵芳、袁成说了此事,得意洋洋的说李怀德已经答应帮忙,他比钳工车间车间主任更厉害,用不了多久他们父子两人就会被调回扎钢厂。
他依旧是七级钳工,拿高工资。
赵芳也不用跟着回乡下,要不然,用不了多久还要跟着一起回来。
麻烦。
何必呢!
重新回到乡下公社,易中海开始吹牛了,说什么自己认识扎钢厂的副厂长、六院的院长,虽然没说自己马上就要被调回,但是自豪感溢于言表,仿佛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
公社社员更加相信易中海,纷纷给他钱让他回去帮着买铁锅等炊具。
当时。
买铁锅、勺子这些东西可是要日用工业品购买证的。
过来求易中海的社员都没有给他这种东西。
易中海也没有拒绝。
铁锅这种东西黑市上是有卖的。
没有票证也可以弄到。
大不了给社员多要一点儿钱,说不定自己还能赚上一笔。
拿了足够的钱财,周末的时候易中海父子又回城里了。
京城所有自发形成的集市都被取缔了,易中海父子两个只能到黑市去购买。
哪里知道。
他们要的铁锅太多,目标太大,居然让民警发觉并且抓住了。
易中海声泪俱下的说自己是给乡下公社社员买的,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大炼钢的时候将锅都捐出去了,现在连做饭的家伙都没有。
自己是第一次到黑市上买锅,能不能饶他一次?
民警最好后真将他放了,不过将那十几口铁锅都给扣了。
从派出所出来这家伙就蒙了。
幸亏是第一次帮着社员买东西,只是答应给十几个人买而已,要是自己买的量再大一些,说不定民警根本不会过他。
就这。
十几口锅买了,还是他在黑市买的,易中海一下子损失了几十块钱。
回家以后和赵芳母子商量这件事情。
别说没将铁锅带回去会不会降低易中海在公社的威望,就是那么多钱没了也没办法向社员们交代。
人家能不找他要吗?
最后还是赵芳出了个馊主意,先向邻居们借一些日用工业品购买证,先将这件事情应付过去再说。
易中海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