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也不是什么要挟客户,无非就是实事求是地说明市场情况。
以此来确保“你知我知”,咱打开天窗说亮话、不拐弯抹角,只要双方都认可且清楚的事实摆在这里,那就很容易往下接着谈。
“的确如此,谢里宁先生,不得不承认您的说法是对的。”
费拉丹中将给出了基于事实认可的回答,实际上周正刚才所说的那般情况,对土耳其人来说确实很糟。
在排除了从美西方所谓“盟友”处,获取足够多大口径炮弹的可能性后,留给土耳其人的155弹采购渠道实际上只剩下两个。
要么是韩国人,要么是中国人。
先是前者,应当说从韩国人那里买炮弹,对土耳其人来说极其不切实际。
和土耳其人的军工情况差不多,本身就是个“拼多多”模式的韩国人,既没有完整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也没有本土资产的稳定原材料供应,那就注定了绝大多数制造武器装备的材料零部件,都严重依赖外来进口。
即便韩国人那边在当今环境下,能搞到足够多的材料零部件,能产出一定量级的炮弹。
那不妨猜猜,这批紧俏货的炮弹会优先卖给谁。
是说一不二的美国人呢?还是处处受排挤的土耳其人呢?
答案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土耳其人也不必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尽早洗洗睡完事。
至于中国人,那就更是“呵呵”两字。
土耳其人不妨翻翻近几十年的历史书,先看看自己都干过那些破事烂活儿,然后再好好寻思一下找中国人买货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各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唯一有能力且可能愿意出给土耳其人大批大口径榴弹的强者,实际上也就俄国人这一家。
但问题来了,俄国人的炮兵至今都是师承自苏军的152毫米口径,库存和在产的炮弹也都是这口径。
虽然俄国人有对外军贸专用的155毫米炮弹方案展示,但那也仅限于“方案展示”。
想让方案落地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