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火!干掉他们!”
马萨耶夫这边一开火,以枪声为号的各战位特战队员们几乎同时出手。
距离车臣恐怖分子车队500米开外的隐蔽狙击阵地,身披沙色隔热伪装斗篷匍匐在地,手持ASVK型12.7毫米狙击步枪的射手猛然扣动扳机。
砰——
动能强劲的钨合金穿甲弹头冲出枪膛,赶在狼狈不堪的敌人反应过来前直落靶心。
首当其冲挨打的目标,正是车队当中威胁最大的唯一一辆BTR-4轮式步战车。
作为苏联解体后,乌产军品里为数不多能提得上串的东西。
BTR-4本身是一个设计很不错的轮式步战车,在同类大八轮装甲车算得上比较上流的设计,比之隔壁大毛家的新产品也毫不逊色。
火力配置上是30毫米机关炮加双联装反坦克导弹,中规中矩火力够强也够用,没什么好说的。
侦察与态势感知系统上则配备了高清热成像,放眼世界轮式装甲车里算是相对少有的配置,能够和部分高配的履带式步战车同台竞技。
防护上没什么好说的,25吨级的身板不可能违背物理定律,装甲总重就决定了不会有多么逆天的防护效果。
标准的北约2级防护,可在30米距离上全向防御毫米钢芯穿甲弹的攻击,并能抵挡住6公斤TNT当量的地雷\\路边炸弹爆炸。
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足够美好,可问题恰恰就出在乌军工稀烂的设计转化能力上。
实际制造出来的BTR-4轮式步战车,基本到了“没眼看”的程度。
子系统整合有问题就不说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连基础功的装甲焊接工艺都出了大问题。
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的最后那段日子里,用于外贸的一批BTR-4生产完毕后,居然出现了装甲焊缝开裂,宽到能把手掌塞进去的程度。直接让前来验收的伊拉克人看了直摇头,明确拒绝接收这么一批工业垃圾回去使用。
这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后续。
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俄军顺利达成了对敌去军事化的大部分目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