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脑袋都大了,这都啥和啥呀,一个字就这么多讲究。得,“毅”不错,排名第二呢,给蜀王刘文秀也算合适!
张默犹豫了一下,躬身奏道:“殿下,蜀王被昭宗陛下赐谥为‘忠’。”
黄立眨巴眨巴眼睛,疑惑地问道:“一个字也行?”
张默说道:“一字谥也是有的,如汉武帝谥为‘武’,汉高祖谥为‘高’。”
黄立想了想,摇头道:“一个字不好,也不合规矩,咱按《明会典》来。”
这事不大,反正永历也就那么回事,哪还有人效忠。殿下的班底是顺军,改了永历所赐的谥号,也是彰显对出身大西军的兵将的一种态度。
在张默看来,这也是殿下故意要压永历一头的心思。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黄立赶忙抬手,实在受不了啦,连声道:“好,好,武襄不错。”
甲胄有劳嘛,这个要求真不高。给李过,或叫李赤心,也就是李来亨的养父,相当阔以啦!
“故李晋王赐谥忠武,故蜀王刘文秀赐谥武毅,故兴国公李过追封淮阳王,赐谥武襄,请张先生拟令旨,即刻昭示天下。”
张默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起身走到旁边的桌案处,稍一寻思,便提笔在手,刷刷点点地写了起来。
第一批由黄立赐谥的仅三人,但这只是开始。在黄立看来,那些为国捐躯的,不论文臣武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敬仰。
先选这三人,他对那些已经故去的烈士,并不是太过熟悉,以后会一一补上。
“死者为大,何况是烈士。谥号虽有高低,想必也是没有人太过在乎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褒奖,代表着崇高的荣誉。”
黄立微垂下眼帘,心中念头又通达了不少。
他从怀中掏出小本本,待张默停笔,又沉声道:“拟令旨,晋封皖国公为汾阳王,临国公为庆阳王,荆国公为安阳王,益国公为南阳王,靖国公为信阳王……”
张默赶忙取过空白印札,笔走龙蛇地写将起来,心里已是思绪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