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是湛蓝的,只有几朵淡淡的白云飘浮,还不时变幻形状,令人生出各种想象。
黄立率领的部队与李来亨率领的入滇部队,在曲靖会师,兵势更强,取滇的把握更大。
李来亨喝着茶水,偷眼看了太子殿下,心中感慨万千。
心病已去,以后就全心全意地拥戴殿下,兴复大明。这是李来亨所想,可他却没有想到,抗清复明的大业,会如此日新月异。
黄立终于从最新的情报上抬起头,看了李来亨一眼,微笑道:“吴部官将易帜反正,已经抓起了总督卞三元和巡抚袁懋功,与清廷交换的筹码又多了两个。”
清廷交不交换吴应熊,已经不重要。只要黄立做出这个姿态,安抚了吴部官将,又给清廷挖了大坑。
方光琛分析得没错,但他却故意少说了。
清廷若杀吴应熊,便与吴部官将结下死仇,使他们几乎没有了再反复的可能。若是同意交换,就等于白送了黄立一个人情,吴部官将更会忠心报效。
关键还在于现在的形势,汉官汉将人心惶惶,清廷对他们的猜疑因为吴三桂的叛反而达到了顶点。
罗绘锦已经被黄立描绘成了清廷的死忠,为了个已经无用的吴应熊,你忍心不收回他的首级隆重安葬,忍心看着他的家眷为奴为婢?
还有李国英、董学礼等人的首级,那也是为清廷效忠、战死疆场的,你不管不顾,日后还有多少人会死心踏地?
所以,清廷不管怎么处置,都掉进了黄立所挖的大坑。左右为难,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殿下的谋略,令人钦服备至。”李来亨拱了拱手,说道:“末将以为,清廷会放回吴应熊以收买人心。”
黄立笑了笑,说道:“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会发疯。不管怎样,都对我们有利。”
李来亨沉吟了一下,问道:“殿下,那吴三桂已死的事情,如何向吴部官将交代?”
黄立露出狡黠的笑意,说道:“死就死了,战场上刀枪无眼,马高蹬短还不是常事?份属敌我,击杀他难道还有错不成?”
李来亨苦笑了一声,说道:“殿下假借吴三桂的书信行事,导致他们反正降附。这个,如何向他们说明此事呢?”
黄立缓缓说道:“用吴三桂的名义,是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不用背上叛主的坏名声。当然,交代是肯定要有的,孤已经想好了。只是需到了昆明,做上一些事情,才能尽释其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