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前锋部队过去时,百姓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当黄立率领的大队人马昂然而过时,便有很多的百姓在路边跪迎。
“王师威武,救民于水火。”
“殿下战无不胜,早日兴复大明啊!”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有些人只是虚应故事,有些人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泣下沾襟,发出善祈善祷,甚至有痛哭流涕者。
亡掉的大明也没有带给他们太多的幸福,但鞑子却更加狠毒苛酷。或许,这也是人心向明的重要原因。
至少大明没有沿海迁界,没有用屠刀逼迫他们放弃家园,毁掉他们的房屋,杀掉他们的亲人。
所以,大多数的百姓是真心希望明军获胜,彻底打败鞑子,结束他们凄惨的生活。
黄立鼻子有些发酸,骑在马上,轻轻向着跪拜的男女老少挥手,心道:“乡亲们,我来晚了,让你们受苦啦!”
此时,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他能感受到百姓的苦痛,并愿意为他们英勇战斗,为他们打出一片安乐祥和的生存天地。
赵良栋有些不解,看了看黄立,嘴唇翕张,想要开口说话。
“你不用说他们是无用的顺民,对我军全无帮助,反倒要拿出粮食来救济。”
黄立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只要他们仇恨清廷,孤便愿意为他们报仇雪恨。所谓的民心所向,并不象你以为的那样。”
赵良栋咧了咧嘴,躬身道:“殿下思虑之深远,末将愧不能及。”
“原来的大明并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孤也不希望他们都英勇不屈、以身殉国。所以,孤要兴复的大明,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
“孤要让每一个大明子民,都心甘情愿地为国而战。半年,或者一年,孤希望能看到他们新的面貌,重新振作而起的不屈之气。”
黄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说大话,也不知道这是否能够实现。
但他相信,国家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百姓服务,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百姓们才会心属国家,为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