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国的特征是以钢铁产量为标准,黄立知道这有些片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萍乡煤矿、大冶铁矿合二为一,成立冶萍煤铁集团公司,则是他推动着大明向工业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钢铁厂设在大冶,取其靠近长江的航运优势。萍乡的煤就地炼成焦碳,再运至大冶,采取以煤就铁的办法。
即便是相隔得算是很近的煤矿和铁矿,陆路距离也有七百五六十里。
为了减轻运输上的负担,萍乡生产的焦碳先由陆路运至湘潭,共是二百四十余里。然后走湘江水路入洞庭湖,再走长江运至大冶。
总行程虽然要比陆路要远很多,但水路的速度和运输效率,却还是远少于陆路的消耗。
虽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已经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和线路,但黄立还不太满意,准备推出新的运输方式。
没有蒸汽机车,但可以有铁路轨道。嗯,也不一定是铁轨,被誉为“现代铁路先驱”的木质轨道,就没有太多的技术困难。
“先有木质轨道,但不够坚硬,容易磨损,便在其表面贴上铁片,以延长轨道使用寿命并减少摩擦阻力。”
“贴铁轨道又会加快磨损木制车轮,于是铁制车轨应运而生。随后,人们又发现木制轨道承重不够,易被压弯,最后升级到了铸铁轨道。”
黄立已画出了图纸,交给了工匠,并选定了地址,先从下关码头修到南京城,不到十里地的样子。
既然要干,那就一步到位,十几里地的工字型铁轨还是铺得起的。除了铁轨,还有配套行驶的铁轮车辆,权当是建立铁路系统的试验,或者是开端。
此时,黄立正在下关码头,观看着码头上的热火朝天,脸上带着微笑。
形如龙门吊的起重设施,还有其它用动滑轮制造的机械,正在工人的操作下装船卸货。
虽然还显得简陋,但已经节省了很多人力。还有码头上的平板车,正在取代大量的扛货工人。
人力是宝贵的,能够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率,节省下的人力便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加快大明的各项建设。
既然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那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创新,都将影响到大明与满清在实力上的差距。
“做得很好。”黄立不掩赞赏地点着头,对身旁的工部侍郎杜思修夸奖道:“朕知道是你来主持的,亲眼所见,才晓得你的能力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