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黑土地,辽阔的北大荒,又有容易开采的矿产,开发建设之后,是能够反哺中原的。
河南能成为人口大省,黄立知道些原因,但不全面。当然,这不重要,有广袤的土地,降低人口数量,就成为可能。
人口和土地的比例,黄立需要规划,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人多地少的矛盾,要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边说边走,两人走到了小菜园边上一座草亭里。石桌石凳,茅草苫顶,显得很有乡野气息。
黄立也是想换个景色,换个环境,倒并不一定会象隐居的雅士那般。
“坐吧!”黄立率先坐下,伸手示意。
应盈犹豫了一下,施礼谢恩后才恭谨地斜签着身子坐下来。
李岳是他看好的,并着力培养的年轻将领。刘享也是一样,自己历练成长,令他也是刮目相看。
袁东宝也被父亲叫走,去了西北建功立业。这让黄立意识到了一些问题,猜测象刘体纯、李来亨等出身顺军的将领们,还是在心里有着纠结。
他们希望儿子这一代年轻人,不是躺平继承爵禄,而是凭自身的能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没错,这也是他们的自救之道。或者说,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手段和办法。
黄立意识到了这一点,倒也没有太多的失落。
人心难测,帝王更是如此。翻开史书,杀戮功臣的比比皆是,也怪不得李来亨等人始终有心结。
黄立现在也想清楚了,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只要问心无愧,也不需要再搞什么推心置腹。
李来亨等人的这种心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倒也是好事。兢兢业业,正是黄立希望臣子们的态度。
当然,战战兢兢就有点过分了,黄立也尽量在消除这种心理。
历史问题在他看来,根本不是个事儿。要是他生在明末,吃不饱饭也肯定要造反。
反饥饿,反暴政,反贪官污吏,皇帝无道也一样视之。黄立很赞赏这种反抗的勇气,也钦佩李来亨等人坚持到最后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