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占领旅顺,到全歼来犯之敌,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由于消息的滞后传送,在南京的黄立,刚刚收到光复旅顺的情报。
对此,黄立并没有太过意外。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辽东鞑虏兵力不多,且分散驻守,并没有太多的机动力量。
所以,黄立除了督促向辽东运送大量粮弹物资外,也让大都督府做好向辽东增兵的准备。
“今年年底之前,按照目前物资的屯积和运输情况,还能再增兵一镇。到明年开春,应该能够再增调一个骑兵团。”
在辽东作战,没有骑兵,将会有很多军事行动不能达到最大的战果。鞑虏能打能跑,明军全靠步兵,难以重创敌人,且不敢过于深入。
明军火力强大,对弹药的后勤供应也极为依赖。如果能够放弃盔甲,部队将减少很大的负担,但黄立对此却是持谨慎的态度。
虽然黄立也率兵征战过,但在新武器新战术推出之后,他更倾向于听取前线将领的意见。
如果他们觉得盔甲已经作用不大,或者说火枪已经足以拒敌于弓箭射程之外,那自然会让士兵们轻装。
如果将领们觉得盔甲防护必不可少,还能给士兵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那黄立也不强制要求,各支部队的装备战术,也是比较灵活。
其实,黄立也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还是比较虚心和谨慎。
如果说鞑虏的武器装备与明军相差不多,也使用威力较大的火枪,那盔甲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可鞑虏还使用弓箭的情况下,盔甲的防护对于减少伤亡,就比较重要。对于生命的珍惜,黄立比谁都要重视。
正在思虑中,侍卫入内禀报,新任命的驻朝使臣杨洵前来觐见。
黄立整理了一下思路,命杨洵入殿。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洵进殿后,跪拜如仪。
黄立点了点头,温言道:“杨卿免礼。”
杨洵原是军情部湖广司的头儿,在光复湖广的作战中,表现突出。此次常驻朝鲜,也是军情部向朝廷推荐的人选。
名为常驻使臣,但也将以搜集情报为主,并与朝鲜国王和大臣们打交道,为进取辽东提供尽量多的粮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