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财政其实并不宽裕,但与所有封建王朝一样,穷的是百姓,富的是官僚地主。
黄立也没有奢望朝鲜能够拿出太多的粮草物资,只要就近供应一些,也能减轻很大的后勤压力。
从朝鲜的情况来看,小冰河期的影响是很大,但也不是颗粒无收的状况。耕种的收获,也只是少一些而已。
这也让黄立坚定了开发经营东北的决心。况且,还有更北面更苦寒的地区,毛子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所以说,人祸胜于天灾。大明的灭亡,不能全部归咎于自然灾害。甚至于,那只是不算太大的原因。
对于从朝鲜获得粮草物资,黄立自然也不是全部都空手白要,除了赏赐朝鲜王室的玻璃镜子、丝绸等物外,还让杨溥带去了二十万的银币,从朝鲜进行采购。
比如猪羊,比如硝磺、铁料,从朝鲜就近运输,就很方便。
朝鲜虽弱,到底也是个国家。又与倭国临近,硝磺等物,购买也比较快捷。
说到底,把朝鲜暂时作为辽东明军的另一个后勤供应基地,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黄立还打算提升朝鲜军队的战力。比如把朝鲜军队的火绳枪,改造成燧发,派军官进行训练等等。
作为大明的铁粉,黄立对于朝鲜还是比较放心的。甚至于,他还想在征伐倭国时,利用下朝鲜军队,也算是报了当年倭国侵朝之仇。
在开发东北的计划中,黄立也希望能够让朝鲜人来个劳务输出,利用朝鲜的人力,为大明在东北垦荒耕种。
李岳很快看完了杨洵的书信,不禁微笑起来。
实力决定一切,在辽东的几次胜利,大大鼓舞了朝鲜反清的决心,对杨洵的工作,也是很大的支持。
朝鲜那面的舆论,自从大明光复半壁江山后,便已经偏转。虽然还有惧怕鞑虏之心,但更多的官员和士人,却倾向于重回大明藩属。
毕竟,在朝鲜人看来,鞑虏是野蛮的,且与朝鲜有着两次入侵之仇。签订什么城下之盟,对朝鲜更是耻辱。
虽然对于朝鲜的军力,李岳并不太过奢望,但朝鲜有水师,倒也对明军有不小的帮助。
李岳放下心来,又让军官去召人修猪圈羊圈,等采购的牲畜运到,便好好养起来,为将士们提供长期的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