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就是希望战局如此发展,先难后易,只要鞑虏被逼出关,光复北方便是一马平川,各地清军便会望风而降。
所以,决战不在北方,而是在辽东。为此,黄立已经调动了足够的兵力,并向青岛和旅顺运输了大量的粮弹物资。
刘享和李岳手中已经有了六镇人马,以及北洋、南洋两支万人的陆战队,即便刨去镇守登莱、青岛、金州的兵力,也能有七万左右的兵力。
七万大军,占觉华、登陆宁远、塔山,将出关的鞑虏堵在锦州以西,足以抵挡十万鞑虏。
如果时机抓得好,鞑虏大队就要卡在辽西走廊,想再回头走边墙绕道出关,恐怕也来不及。
当然,黄立不会太过苛责,一切都交给刘享和李岳灵活掌握。甚至于,以攻克济南为标志的时间点,也不会强求他们遵守。
时机差一些,也不过是战果大小罢了,对于整个战略上的成功,对全局的影响,关系并不大。
就算现在实施行动,也能够达到目的,一举摧垮鞑虏的战心斗志。
但黄立希望能等一等,让准备更加充分,出击才能更加凌厉。
而他的想法,似乎与辽东的李岳和山东的刘享,相差不大。
“刘享干得漂亮。”李岳放下捷报,笑着通报诸将,说道:“拿下登莱,虽是两军,却已形同一部。两大水师相助,一次便可运载三镇或四镇兵力。”
登陆作战一定要保证一次投入的兵力充足和粮弹的供给,兵力不足,便有被鞑虏夹击,赶下大海的危险。
而且,海路运输,风浪无常。为了避免万一的危险,跨海的距离越短越好。这也是明军要在旅顺占稳根据,先占领登莱的主要原因。
登莱到旅顺,四百余里;旅顺到宁远,也是差不多的海路距离。古代航船的平均航速,大约在十五到四十公里每小时。
也就是说,从登莱到旅顺,或是从旅顺到宁远,最慢两三天可达,最快只需一天。与陆路相比,速度已经是极快的了。
这就能够基本保证后缓部队能够及时抵达,或是对面粮弹物资的补给不会中断。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在登陆行动前,还是要拿下觉华岛,作为后勤基地,并驻军两镇。如此,进可攻,退可守。”
李岳沉吟了一下,说道:“从时间上算,应该在大举行动前月余占据觉华岛,并运输粮弹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