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等人得出结论,调动多少军队赶往辽东作战,明军也会相应地增加兵力,目的就是锦西消耗掉八旗的实力。
所以,现在看似两三万,或者会增加到四五万,但这远不是明军能够投入的力量。
这就是一个陷阱,或者叫无底洞。与明军在锦西进行生死存亡的决战,可能正中明军的诡计。
如果绕道出关,看似软弱胆怯,却是最为保险,最能保存实力的策略。
西北剧变,中原不保,山东将失,京师很快便将失去藩篱。如此形势下,哪还顾得上其它?
豪言壮语顶个屁用,狂妄自大也是灭亡之道,鳌拜冷眼看着不谙战事却还高谈阔论、唾沫横飞的王公大臣,心中鄙夷。
明军早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的样子,八旗兵将也不再复昔日的勇武凶悍。武器装备的差距,更不用说。
最为关键的,则是汉人整体反抗情绪的爆发,在伪帝的蛊惑煽动下,向着满人发起了猛烈的反扑。这,才是大势滔滔,不可阻挡。
要认识到这一点,鳌拜相当痛苦,但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怎样,只有百多万的满人,终于要被打回原形,再也不能骑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
甚至于,复仇的怒火会使满人在辽东也难以维持,只能逃到更北面的苦寒之地,以此来抵挡明军可以预期的继续猛攻。
看到了前线将领不断送回的急报,鳌拜知道这不是夸大其辞,而是真的恐慌惊惶。
也不是作战不力,而是面对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明军,确实是打不过。
而康小三和那些王公大臣,却还没有醒悟,还在做着春秋大梦。
或是认为前线将士怯战,或是认为下一次作战说不定能挽回颓势,或是觉得回到辽东并不困难,明军阻击不过是偏师攻袭,目的就是制造恐慌情绪。
康小三突然从御椅中站起,群臣愕然,议论吵嚷的声音渐渐停息。
“形势虽然危急,但大清也还没一败涂地。”康小三扫视着群臣,语气中显示着他愤怒激动的情绪,声音都有些发颤。
群臣噤声,都垂下头去,不敢看怒气勃发的小皇帝。
康小三瞪着眼睛,大声说道:“八旗将士还有十余万,这比当年先祖入关时的兵力还要多。待各部集结于京畿,朕要御驾亲征,将贼寇个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