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的手段主要是两种,一是高风温,另一个则是焦炭取代煤炭。
高风温又称为热鼓风技术,通过加长并加热通风管道,或是增设热风炉就能够实现。
通过高风温技术,不仅能够节省燃料、提高产量,对于钢铁性能也有提升。
焦炭则没有煤那么多的硫化物,使得炼成的钢铁杂质减少,延展性增强,脆性降低。
黄立毫不犹豫地给予工匠们重赏,甚至给领头儿的工匠一个七品衔。
“千金买马骨,并不是只要开个好头儿,而是要持之以恒。”黄立对于赏银一点也不心疼,却唯恐没有人得到。
其实,从光复重庆,建立起兵工厂以后,他就开始实施奖惩制度。
很多工匠都得到了奖赏,哪怕是很不起眼的进步和革新,也是如此。目的就是激励,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而不是混日子。
“高炉炼钢好象可以开始研究和筹建了。”黄立铺开白纸,一边回忆着,一边画着草图。
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标志,当时就是钢铁的产量。这样的标准,一直持续到近代。
明朝永乐初年,铁产量是1957万5026斤。但这只是政府征收的铁课量,并不是实际的产量。
也就是说,明朝钢铁产量在两千万斤以上,是可以肯定的数据。
现在的钢铁产量因为国战的原因,一直维持在千万斤以上,距离两千万斤还有四五百万的差距。
主要是没有北方的产量,基本都集中在湖广和广东。但这两地却是已经超过了历史纪录,不断创出新高。
等到北方的炼铁厂恢复生产,两千万斤的纪录明年就能打破。甚至于,还会突破更高的纪录。
“尽管以钢铁产量来衡量国家实力,并不是完全的准确,但也意味着工业能力的提高。产量上去了,质量应该也能够随之提高。”
黄立对于新兴的大明帝国在战后能有如此快的发展,已经相当满意。不得不说,战争确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帝国正在从战时状态向和平时期过渡,如同每个新兴的封建王朝一样,一段相当长的安稳期,将使国家在各方面都迅速地得到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