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商贾已经进入辽东,虽然不比北方的人口数量和繁华程度,但辽东也有辽东的商机。
毛皮、人参、松子等辽东特产,在南方还是挺受欢迎的。况且,皇帝对辽东的投入,也预示着辽东的发展潜力。
只要人口上来,辽东的繁荣也指日可待。那就与北方一样,大有商机。现在占上商铺抢市场,亏不了。
要知道,辽东虽有特产,农业也很好,但物产却不算丰富。种不得棉花,植不得桑麻,全部需要外运。
还有茶叶和白糖,反正因为气候寒冷,很多东西都需要外购,比北方还要严重一些。
其实每个地方也都有不足,但南方却更好一些。冬天不太冷,不用毛皮,用棉花也御寒。
可辽东就缺棉布,夏天时间短,可也挺热,总不能还披着羊皮袄吧?
而且,这还是刚需。只要出门,就得穿衣服。哪怕是补丁撂补丁,也能遮羞。何况是古代,更讲究这个,连短袖衣服、大裤衩子都没有。
听说穷苦的百姓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还有晚上趁没人的时候,光着身子去地里干活儿。
赵老贵和儿子身上的衣服都是旧的,也有着不少补丁,这是辽东百姓的普遍打扮。
他们还算好的,有个会针线的女儿和妹妹,衣服缝补过的,也不太显得凌乱窝囊。
闺女的衣裳却要好上不少,那还是贷款买布裁做的。在铺子里,还发了一套类似工装的衣服,更加鲜亮。
“收成很好,嚼裹是不愁了,少说也能到明年秋天。农闲的时候去打打工,再加上闺女的收入,这日子不敢说富裕,可也算缓过来了。”
赵老贵以前还只是憧憬,但现在却已经实现了大半。他的要求不高,现在不仅得到满足,还大大地超出了。
“嗯,什么时候能买头牛,再多种几十亩地,那就真的过上好日子了。”赵老贵用力地挖下一锹,一大兜土豆露出了地面。
生活会越来越好,战乱也彻底消失,这心情安定是最重要的,干什么都有劲儿,也更有盼头儿。
“爹,咱家要是不搬的话,还是要多占些地。”赵小贵拄着锄头,抹着头上的汗,说道:“从山东又迁来千八百人,这回是安置在辽阳府,可辽南也多了不少人。”
赵老贵知道儿子的意思,人口越来越多肯定是大趋势,就算没有移民,还有自然增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