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松花江上溯直抵奴儿干的“海西东水陆路“,是明代致力经营的一条具有军事意义的重要交通线。
明朝时曾派遣庄德、太监亦失哈等人多次前往边疆重镇,亦失哈更是重启元初废弃的奴儿干城,建有著名的“永宁寺碑“和“重建永宁寺碑“。
这条重要交通线有上百里水路经过扶余水域,后世仍是吉林至哈尔滨的唯一航线。
哈尔滨在当时还没有确切的名字,或者可以称之为上京(哈尔滨阿城区)。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而吉林船厂原为明代水师的根据地,又是东征的出发点。可惜,徒有开边之计划,却无远抚之决心。
明初设立了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到了仁、宣二宗时期,却又内迁奴儿干都司于三万卫(今辽宁开原)。
在成祖时期,大明在东北开拓极远,辖区远至南西伯利亚。内迁之后,宣告了大明在东北方向的扩张停滞,并改由女真卫所为明朝戍守边疆。
从历史进程来看,这也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女真人在苦寒的白山黑水间崛起,最终成为心腹大敌。
“微臣以为,若粮弹充足,收复奴儿干都司所辖之地,并不困难。但若长期派兵驻守,后勤供应及粮道饷路,却甚为堪忧……”
李岳独掌一军,虽然后勤和军法相对独立,可相关文件也要通过他这个主官过目。
所以,对于仁宗宣宗的内迁卫所,他也明白得更加清楚。无它,道路遥远、环境恶劣,驻军多了,财政难以支撑;少了,又不顶用。
要知道,大明在奴儿干都司驻扎的最多兵力,不过一两千人。就这样,还困难重重。
按照皇帝的交代,北上不仅要占地,要灭掉鞑虏残余,还要与沙俄作战,遏制其南侵。
这样一来,兵力就不能少了。在李岳估算中,一万多人马才是稳操胜券的。
一万多将士,还要加上保证后勤的人员,用船的话,还有船工。这人吃马嚼的,李岳估算之下,也觉得头痛不已。
最稳健的办法是放慢速度,以数年的时间且屯且进,不管是军屯,还是移民,改变人烟稀少的状况。
至少,沿着北进的道路,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要有能够补给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