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已是冰雪覆盖,进入了严寒的冬季。
全凤翔坐在热炕上,只穿着薄袄,正在处理着公务。
各地粮食储备足够支撑到明年春暖花开,这也得益于在辽南的一季收成,土豆、玉米、大豆、高粱,都获得了丰收。
辽南本就是开发最早,条件最好的地区,耕地面积几乎占到全辽东的一半。
虽然也没有全部耕种,可辽东人口也少,又种了高产的土豆,这一季收成差不多就够辽东百姓半年所食。
主要是移民和驻军,一下子又增加了二十余万的人口,才需要从外面购粮储备。
全凤翔也盘算得很好,明年的耕地面积差不多要增加一倍。如果再能丰收,基本上就能够自给自足。
其实,有海运的粮食,价格也不算高,自给自足倒并不是太过迫切的任务。
可对全凤翔这个辽东巡抚来说,却是政绩所在。况且,辽东经营得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到继续北进的战略。
房门被轻轻敲响,得到全凤翔允许后,一名青年官吏推门而入,施礼后,向全凤翔做着汇报。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各地官府收到代金券,便可开始发放。”青年官吏递上汇总文件,说道:“这是统计数字,请大人阅看批示。”
全凤翔接过文件看了看,微笑颌首,表示赞赏,提笔作了批准。
光复之初,人口统计、土地丈量,是最为准确的。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有出生,有死亡,土地所有权也会变化,才会造成数据不准的情况。
所以,全凤翔倒不担心代金券的发放会出什么纰漏。官吏们也反复告诫,又有监督机制,几乎也不会有腐败的问题。
开国之初,大概都是这样的气象。皇帝锐意进取,臣子忠心任事。
但以后就不好说了,贪图享乐者有之,懈怠差使者有之,总不会那么清明。
“万岁派东安王前来辽东,与朝鲜商议国事,不日即将到达。本官明日便启程赶往旅顺,你去做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