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的窗口,露出一个女孩的脸,充满好奇地向外张望着。最后,目光停注在杨宾的身上,久久没有离开。
那是杨宾的大妹妹杨盈,今年十岁,父母被流放时,她才三岁。数年过去,她已经记忆模糊。
这也难怪,三四岁之前的记忆,大多数人都会模糊,甚至是遗忘。
叔父家也有孩子,生活也不是那么的宽裕。杨宾便带上了大妹,还会把部分俸禄寄回来贴补家用。
将大妹带在身边,杨宾还能辅导她的功课。小妹七岁,还是小了一些,出门在外不好照顾。
“哥。”杨盈等了半晌,也不见哥哥转头,耐不住性子,叫了起来。
行船走马三分险,杨宾不准妹妹在船上随便走动,杨盈倒也听话。
杨宾听到喊声,回过身来,看到妹妹不耐烦的神情,不由得笑了起来,迈步回了舱室。
舱室不大,却是单间,左右两个铺,中间是隔板,能当桌子。
杨盈拎起一个水壶,拿出两个茶碗,笑呵呵地给哥哥倒上水,说道:“是不是很快就能到旅顺?”
杨宾兄妹坐的海船是从上海出发,在青岛短暂停靠,便直驶辽东旅顺。这段海程已经算是短途,渤海的风浪也相对平静。
“今天就能到旅顺。”杨宾拿起茶碗喝了一口,微笑着说道:“在旅顺歇息一天,便去营口,坐内河船只去辽阳。”
杨盈点着小脑袋,说道:“王师那么厉害,全天下都光复了,也能很快打到宁古塔吧?”
杨宾沉吟了一下,说道:“犁庭扫穴,消灭鞑虏,这是肯定的。只是辽东新复,宁古塔又有千里之遥,要等到粮草物资充裕,才能长驱进攻。”
杨盈捧着茶杯,小口地喝着,有些不甘心地缓缓说道:“那需要多长时间呢?一年,两年,三年……”
“今年就差不多了。”杨宾笑着安慰道:“除了辽东的耕种收获,朝廷还大力地海运粮食,就是为了早点发动进攻。”
杨盈这才又露出笑容,说道:“那可真好。最晚也就明年,就能见到爹爹和娘亲了。”
尽管记忆已经模糊,可哪个孩子不希望有爹有娘,不希望生活在爹娘的宠爱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