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达卡。
总督陈进才正在阅读着刚刚收到的皇帝来信,上面有着对征服印度的看法和建议。
虽然黄立给予海外的封疆大吏相当大的权力,很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听从封疆大吏的建议。
但在战略层面,各地总督也要听从皇帝的指示,对计划进行调整。
这已经是陈进才第三次阅看书信,反复思索权衡,依旧没能拿定主意。
“启禀大人,杨大人在外候见。”侍卫入内,躬身禀报。
陈进才收拾思绪,请杨起隆进来。
落座上茶,陈进才也没啰嗦,便把皇帝的书信递给杨起隆,然后安静地等待。
杨起隆看过书信,思索片刻,才缓缓说道:“万岁对于长期统治全印度,信心不太足啊!”
陈进才沉吟着说道:“印度人口太多了,民族和宗教也复杂,这都是难以解决的困难。”
“况且,我们实力有限,蚕食更稳妥。若是占地太多,便要分兵各处,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兵力集中在孟加拉及周边地区,能够迎战莫卧儿帝国的大举来犯。若是分兵四掠,力量就有分散之嫌。
杨起隆点了点头,说道:“能完全统治固然是好,迫使土邦屈服,再缓缓图之,也不失高明之策。”
黄立并没有完全禁止扩张,只不过手段要更巧妙,但依然要以武力为后盾。
简单地说,就是稳扎稳打。不必全部实现军事占领,也不必全部剥夺土邦王公的特权。
这与藩属国称臣纳贡有些相似,但从各土邦索取的更多。钱粮一部分上缴朝廷,一部分作为本地发展的资金。
而且,以孟加拉邦为基地,扩张占领的目标将转向沿海地区。当然,内陆的某些矿产丰富、肥沃富饶的地方,也不会视而不见。
陈进才的目光停留在桌案的地图上,沉声说道:“既然如此,便先向东灭掉阿尔干,与缅甸打通陆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