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帝还算有些武略,十万大军推过天门关界限,攻下凉、鸿二城,但在安县被拦截住了,安县的守将曾经攻打过宿国,作战经验丰富,硬是凭借五千人撑到了安都发来的援兵。
洛西王与河东王再怎么争权夺利,也知道国家危亡的含义,要是国没了,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但在派兵时,不妨碍他们算计一下。
这次出征的人变成了李同光。
李同光没有拒绝,但他提了一个要求,安国三大部落各派一万勇士随军出征,否则兵力悬殊,他没有把握。
朝堂上不少人都在盘算,只是李同光态度强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反正他手下有兵,怎么着都不怕。
河东王等人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
在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梧帝妥妥的就是个菜鸡,打仗天赋差的一匹,李同光还没怎么出力呢,梧帝就被他抓到手了。
连主帅都被俘了,梧军虽然损失不大,但也是乱作一团,只能放弃刚打下的两城,退居景城。
梧帝这个废材被李同光送回了安都,而他自己则是跃跃欲试,准备再拿下梧国几城。
消息没几天就传到了梧都,引爆一片谩骂之声。
此刻梧国人也体验到了安帝被俘时安国人的心态。不过梧帝显然更招骂,人家安帝好歹也赢过不少次战役,你梧帝连政事都没收拢明白,就敢带兵打安国,安国再内乱,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被俘简直是是活该!
骂完了梧帝还是商量一下怎么办,毕竟杨行远没儿子,而皇后萧妍也没有身孕,最好的办法就是重立一位皇帝,断绝了安国想要威胁梧国的心思。
梧国丹阳王杨行健呼声极高,但章相却以梧帝在世为由阻拦,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辩论。
杨行远不堪大用,章崧又是先帝临终前安排的辅政大臣,在梧国他是说一不二的权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杨行健可不是杨行远,他的才略远胜过杨行远,也曾是百官们看好的下一任,就是没有杨行远能装孝子,硬是哄得先帝立了杨行远这个废物为君。
皇后萧妍也很担心自己的处境,所以她暂时决定与章崧合作,对抗丹阳王,起码要拖着时间,救回杨行远。
没几日,安国那边就发来了国书,想要赎人,得准备十万两黄金,以及一位亲王出使。
梧都上下一片哗然,百姓们纷纷要求放弃赎人,请立丹阳王为帝,但章崧怎么可能同意,他还不想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