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林青玉不过十三岁,年纪不大,若是一般人家,为了稳妥起见,更愿意等两科,过个三五年的再去考,这般后期会比较容易授官。
但林青玉的家世出身摆在这里,他就算年纪再小,只要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有人敢因为他年幼而小瞧摆布他。更遑论,皇帝明晃晃的偏爱看重,只要皇帝在,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作兴到林青玉头上。
林青玉之所以选择考这一科,也是有所考量的。
第一,他需要考取功名做官,在家中家外掌控更多的话语权,为林黛玉撑腰。
第二,朝堂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入阁者必得先入翰林,因翰林院是所有官衙中最清贵的所在,文官首推。而一般官员,入了翰林后,少说要呆满三年,才可以重新考官,之后选择外放或入六部三司。
林青玉等的就是这三年,到时候他十六岁,不大也不小,不论是京官还是外放,路都会更好走。如果他等下一科再考,岂不是要到十九岁才能出翰林,太浪费时间了。
第三嘛,入翰林当官后,多是起草文书,或是扈从皇帝,或是经筵日讲,总之伴驾的机会大大滴有,林青玉预备再多跟皇帝加深一下感情,逐步点燃皇帝有关新思想的火苗,为改革变法做准备。
除了第二条,其他的,林青玉从来没对别人讲过,他步步为营,层层布局,算计了许多,但最终目的从来都只有一个——
他要建造一个盛世!
赚多多的积分!
……
林如海贾敏都是极为开明的父母,虽然多有担忧,可更多的,还是支持儿子的想法。
到了会试的前一日,贾敏忧心一夜,难以入眠,两眼盯着窗外的天,念念叨叨的,谁知到了清晨,居然下起了雪珠子,贾敏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这么冷的天,还下雪,考生挤在号舍里,怕不是会冻坏?
天公不作美,只好在外在下功夫。贾敏提前备了数件单层的小羊羔毛皮夹袄,总算派上用场,连给儿子套了两层,见儿子实在穿不下,才作罢。
初九这天夜里,林家一家子出动,连荣国府也派了贾琏来送,一行人呼呼喝喝的到了贡院门口。
林黛玉坐在马车上,拿了杯热茶敬他,口中道:“祝我弟林焕今科会试,金榜高悬,明朝亦能一日看尽长安花。”
林青玉笑着饮了这杯茶,提着考篮,挥挥手,潇潇洒洒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