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3月6日,华夏正月后的第一天。
清政府下诏,废除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此诏一出,顿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全国所有报纸都争相报道,就连国外报纸也密切关注。
对于西方各国而言,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意味着大清国开始摒弃封建残余,接纳外部世界。
不再利用八股取士,禁锢百姓的思想。
这样的国家才是西方喜欢的国家,他们的产品可以毫无阻力地涌入进来,不会再被认为是妖魔。
与之一起的还有西方的各种思想。
至于国内百姓,则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虽然民间早都流行科举会被取消的内幕消息,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那是谣言。
没有科举,以后怎么选拔人才当官?
没有科举,那么多的读书人怎么办?
然而,当结果真的摆在他们面前后,无数人都沉默了。
江浙沿海一带的读书人还好,他们早早就接触了西方思想,甚至上过西方的新式学堂。
但是内陆的不少县城学子,只感觉天都要塌了。
他们消息闭塞,终年只知道埋头读书,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骤然闻此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随后,就是无法面对真相的绝望感和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