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常规手段,确实没法及时直接从黑海那把运输船运来亚速海。
但是,如果把运输船聚集到鞑靼地峡附近,把它们运到陆地上,再通过地峡陆路迅速运到亚速海上,期间在船底涂油以加快效率并保护船体,岂不就能在一日之内把大批大批的运输船转移完毕了吗?
这就是曼努埃尔使用的,所谓“旱地行舟”战术。运送桨帆船自然也是采用了这一战术。
解决了运输问题后,剩下的就简单了不少。事实上,从克里米亚准备撤军的第二日开始,狄奥多罗这边就开始准备设置埋伏了。在那天夜里,定好埋伏的地点后,狄奥多罗就一直在运送伏兵到“牛奶河口”以西,以趁他们大部分渡河后,能稳妥地吃下剩下那部分。为此,狄奥多罗这边特地运送了整整一千五百名精锐士卒,潜藏在基里利夫卡一带。而这一切,早在克里米亚军队抵达基里利夫卡的前一天,就已经完成。
而那些克利尔所警惕的船只呢?它们当然是为了这次的埋伏而服务的。之所以早早不发起进攻,当然也是因为没必要打草惊蛇,吃掉一两千人可比小小的骚扰重要多了。
此外,为了能有效完成阻隔河口两岸的克里米亚军,曼努埃尔还特地给桨帆船的水手们都配置上结实轻便的铠甲,用来防御鞑靼工兵射出来的流矢,减免干扰。
在这些一切都就绪后,今夜,这些被阻隔在“牛奶河口”以西的克里米亚小部族鞑靼人们,就倒大霉了。
哦,对了,再强调一下,狄奥多罗伏军也都是身披盔甲的,专门针对这些克里米亚鞑靼人。
在狄奥多罗伏军出击后,河西的近两千克里米亚军立即陷入了一片混乱,没有指挥官,没有多少精锐,没有准备……这些本就是作为殿后的部队现在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大多在声势浩大的狄奥多罗军面前不知所措。
当然,并不是全部都这么无能无助,还是有少数几名小部族族长聚集了他们的部族成员,试图对来势汹汹的狄奥多罗伏军反击。他们纷纷骑上战马,或张弓搭箭,或手持弯刀,预备防御反击。
“阿拉在上,鞑靼部族的健儿们,都给我准备,给那些愚蠢的卡菲勒点……”一名小部族族长举起弯刀尝试激励他的部族成员,但话音未落就被敌军那发射出的一发流弹崩掉了脑门。
顺带一提,这次狄奥多罗准备的伏军可全面了,火枪手、弓弩手、重步兵、轻骑兵和炮兵,都以相当恰当的比例布置在基里利夫卡,专门针对精锐的鞑靼弓骑兵。
至于河东的克里米亚军呢?克里米亚军的指挥中枢在最前头,消息要传到那,而命令再完全传达回全军至少得等到凌晨。能及时应对的,也只有克利尔所指挥的这批数量不多的部队了。
事实上,克利尔也不知道敌方准备了多少伏兵,而且看他们来势汹涌,所以也不敢贸然支援,生怕自己也有覆没的可能,只得下令在河东弯弓搭箭,向狄奥多罗的海军那射击。可狄奥多罗海军的水手们可都是全副武装的,哪有那么好打。
结果,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嘛,不能说作用明显,只能说是几乎没有。
现在拉回到“牛奶河口”河西一带。河西克里米亚部队的溃败先从前头先锋开始。由于被猛烈地冲击,死伤者众多,甚至达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使得他们的士气在凌晨之前就掉得几乎干干净净。还在负郁抵抗的,就是在盼着河东能尽快回援他们。
“好好好,杀啊!”狄奥多罗伏军的指挥将领,波萨达斯怒吼着用自己双手持的长刀,把一名又一名健壮的克里米亚鞑靼骑兵斩于马下。
“该死的,格莱汗怎么还没反应?”看着河西部队被敌军屠戮,其中甚至还有自己麾下的耶尼切里,还在河东的克利尔已经快急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