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到第四天,山洪爆发了,通往上寨、下寨两个村子的道路全被冲毁,南山村出村的两座桥梁也发生了坍塌,这三个村子彻底与外界失联。
六道沟的水坝早在暴雨到来的第二天就满水了,它分流抗洪的功能也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
水坝满水之后,有一半的水流被分流到了东侧的华庄沟,而另一半水则是沿着溢洪道流往了下游的饮马河。
溢洪道早在六道沟施工的时候,李大国已经安排人做过疏通,此时离满水还差一米的高度,暂时对村子不会构成威胁。
除了六道沟,南山村还有着山神沟、白龙池、洪泽沟、槐树坪等四条山沟,不过这四条沟中的水,流经的是村庄的西侧三里地的位置,不会有冲毁村庄的危险。
六道沟的工地,本身就是依山而建,吴天铭等人最初就做好了排水设计,此时除了是停工状态之外,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相反南山村的庄户因为大部分都是土坯房,不少已经年久失修,在暴雨连续浸泡多日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
这一世,李广顺没有带领村民们满山的疏通河道,而是挨家挨户的查看灾情,转移村民,至于上一世的风湿病,更是没有出现,李大国也因此放了不少心。
“爷爷,村民们的情况怎么样?”
忙碌了一天,李广顺撑着油纸伞刚回到家,李大国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询问受灾情况。
“人都转移到了六道沟和西河滩的工地,暂时问题不大,只是房子大都保不住了。”
南山村的灾情不容乐观。
186套宅院,估计暴雨过后能住人的超不过五十套,其它的就算没倒塌也已经成了危房。
受灾人员全被安置到了六道沟正在盖的办公楼、公寓以及西河滩的学校里,暂时没有安全问题,但暴雨过后就得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
粮食问题不大,水泡了五万斤,天晴之后晒晒应该问题不大。
秋粮的减产是肯定的了,大雨将新出芽的玉米全都冲坏了,雨停之后还得补种,自家六道沟的麦田因为做足了防水,影响倒是不大,顶多也就减产两成。
“人没事就好。”
李大国长叹口气,安慰着李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