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高纯度硅和玻璃能不能和我们光学所合作。”
此刻的汪大严已经完全忘了此行的目的了。
李大国百般曲折的找到他本来就是想寻求合作的,他是真担心人家抱着这么好的金疙瘩,对电研所拒之门外。
“只要汪教授看上的,都是我们的荣幸,不过您老也能看到,电研所和光学所运作模式完全不同,所以最好是共同研究,成果共享。”
电研所与其它的研究所不同,它更注重成果转化和落地。
不像大多数科研院所,只是停留在研究层面,成果搞出来就搁置收藏了,甚至好多成果本来就和市场脱节。
电研所的好多项目全都是以商业和改善民生为导向的,它的研究之初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生活。
所以电研所从成立开始,就不断的有一个个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商业项目的成功落地,又为科研院所注入了用之不尽的科研经费。
“当然可以,我们光学所的太阳能研究早就有了突破,只是苦于没有符合要求的高纯度硅片。
镜头、透镜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有你们的高纯度玻璃外加镜头研磨机械,相信咱们能孵化出至少五个光学项目。”
汪大严是从长山那边过来的,虽然他对商业不感冒,但到现在,他也明白了李大国的运营模式。
那就是用相关的科研成果成立高技术企业,企业产生的效益再反补到新的科研项目。
这种运作模式非常值得光学所借鉴。
抛开赚钱问题,至少可以节约大量的科研经费。
俩人忘我的交流着光学和电子的合作方向,周夫人等人考察完陈庄的其它工厂,也进入到了制硅厂。
李大国被汪大严抓了壮丁,整个园区的介绍临时由米占军和徐远山客串。
他们两个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工厂的所有亮点比李大国介绍的还要精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