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在赵昕以前,也早就有人提议,要把策略的占比调高。
可为何一直都没有人去改。
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习惯了,有的东西,就不好去改了。
赵昕为何要提前公布参考试题?
因为有的他不擅长策论的,你乍一下突然给他安排策论。
他万一考不上了。
他就怪你。
觉得若不是因为你的改革,他就不可能考不上。
这就是为何重策论一直都有人提,却一直都没什么人行动的原因。
赵昕当然就不怕被别人怪了。
反正……
有他爹爹给他背锅。
你总不能说,他才八岁,就已经是开始引领大宋的改革了吧。
这说出去,大概也没人信啊。
实则……
这都是官家想要培养豫王殿下的治国能力,所以才让他负责此事。
其实真正想要对大宋进行改革的,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