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交通大破袭战役后,战争已经进入了教员预言的战略相持阶段。
鬼子和八路军、果军虽然仍旧是有不间断的战斗,但整体上各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而这时候,鬼子也因为将太多的资源消耗在中国战场上,最终的结果就是鬼子国内经济面临崩溃。
与鬼子这种结束战争遥遥无期,进退两难的境地相比较的是,鬼子的战争盟友已经在欧洲接连取得了胜利。
尤其是对方取得了对法英的阶段性胜利,将两国主力赶出了欧洲大陆。
受到这个刺激,鬼子在1940年年底调整了指导方针。
整体仍旧是“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为前提。
鬼子军方在接到要求后,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晋地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八路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属于华北最为恶劣区域”。
且鉴于鬼子寻求同果府达成媾和,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以打促和”,而在整个鬼子的占领区内,只有华北晋南地区的中条山是唯一还有果府嫡系部队的地区。
种种原因加起来,在1940年的12月26日,鬼子陆相和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要求华北方面军在1941年度的作战任务应该为:
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中方施加压力,同时,应当在年内占领中条山一带。
这是鬼子当前的战略布局,这点李繁星不知道,但李繁星知道结局,那就是中条山一战果军大败。
正如《亮剑》剧情里楚云飞所说的那样,是中国抗战以来最大耻辱。
因此,在知道这些条件的前提下,李繁星很容易就能够得出结论。
鬼子接下来的战略目标仍旧是中条山。
副参谋长见李繁星在思索,还以为李繁星是在考虑山本一木特工队,于是就对李繁星说道。
“繁星同志,如果是担忧山本一木特工队袭击的话,那不一定需要这么担心,我和老总确实是有在尽可能关注这支部队。
总指挥部的警卫连也已经全部装备了上次你提供的冲锋枪,火力也并不弱,如果遭遇山本一木的特工队的话,还是能够保障总部的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