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在正式分兵之后,就以原驻地为核心,分出三支队伍,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前进了。
独立团分散行军,李繁星这边也没有闲着,他和李云龙等人,同剩下独立团团部和部分部队朝着炎耳城县。
鬼子在1938年春侵占炎耳城县,随后在1940年1月,第一一五师光复炎耳城县,成立炎耳城县抗日皿煮正辅。
但是在1940年10月份鬼子发动的一地大规模‘扫荡’中,炎耳城县再度陷落。
在这次陷落之后,八路军便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滨海抗日根据地的范围收缩回沭河以东。
但是这里的位置很重要,而且就在滨海抗日根据地以西,所以,在粉碎了第12军针对鲁南沂蒙山区的大‘扫荡’之后,第一一五师政委就将目光转向看向了这里。
炎耳城县,是鲁地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南临苏地彭城市邳县、新氵斤市、辶车云港等,是鲁地的南大门,也是鲁地与江淮地区的重要通道。
这座县城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它是十分重要的。
炎耳城县以西是沂河、以东是沭河,两河之间相距仅十五公里不到。
对于八路军来说,这样的一处地方,显然也是鬼子进攻滨海根据地的重要桥头堡。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此前鬼子针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中,炎耳城县确实是鬼子第17师团后勤补给线的关键节点。
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是放在以前,第一一五师政委自然是不会对它有什么想法。
但现在,八路军已经有了充足的实力,控制这里,也是确保滨海根据地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且,炎耳城县目前也仅有两个中队的鬼子驻守,除此之外,倒是有伪军两个营,但战斗力并不高。
这也不是鬼子这边不重视炎耳城县,而是实在没有兵力可以抽调了。
而且炎耳城县以南以北以西三个方向上,都是鬼子的占领区,即便是真的有八路军攻击,也完全可以利用这里交通枢纽的作用,尽快调兵支援。
所以,这两个中队的鬼子,确实也不算低了。
这两个中队的鬼子是第17师团步兵第81联队第1大队的两个中队,在他们的南边,是驻扎在新氵斤县的同样大队的另外一个中队和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