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走出办公室,林陌拿着平板,反复翻看着里面的资料,目光深处,是浓浓的难以置信。
短时间,她无法完全理解平板中的技术逻辑,梳理出新药的技术脉络,毕竟这份新药技术过于超过当今世界主流生物医疗制药技术体系了,但一遍读下来,林陌感知到一件事——这份先进世界五十年的技术,可能是一个人主持研发的。
对自己这一份直觉,林陌本能不信。
自第二次技术工业技术革命开始,技术越来越复杂,各科学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甚至同学科之间也开始详细细分,科研单打独斗的时代就已经是成为过去式,一两个人钻进实验室闭关一段时间,拿出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已经不具备可能性。
当今的世界先进科研技术的突破,科研的创新,是群体科研人员的合力,是各学科的通力协作,也是资本的消耗。
尤其是她手里这一份超越当今技术体系五十年的成果,虽然仅仅是一种新药理论研究,但涉及细胞学,神经学,大分子复杂蛋白质,氨基酸等细分学科的几十项世界级突破。
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做到。
甚至必须是大型科研企业的技术团队,甚至是国家级别的力量综合国内各学科技术科研力量,才能做到的技术突破,并且需要很长时间。
但技术资料中的风格,很多地方都表明,是一个人的成果。
是分工合作,还是单打独斗,出来的成果和流程,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要么,这份资料,是一个人全学科都懂的天才中的超级天才研究出来的,要么是,一个超级科研领导人领导出来的成果。
作为曾经一个项目的带头人,林陌偏向后者。
分工合作虽然可以大幅度削弱科研难度,但也带来管理的麻烦,团队越大,分工越细,管理越复杂,整合成功也就困难。
这也是她能感知出来,五代奇凡药物,是一个人的科研成果的原因。
只是···
横跨涉及生物医药二十多个细分学科,突破发现五十多项世界级甚至可以直接说诺奖级发现的科研,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一个人堪比数百人,甚至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