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时间来到了案发当日凌晨,此人再次出现在监控画面里,他已然更换了服装,神色看似平常却又隐隐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气息,然后从容地搭乘上了王友怀的车。
从他这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行为动作来看,种种迹象都无可辩驳地表明这极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有预谋的犯罪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他两次下车后,均绕着小区走着几乎相同的路线前往待客点。
这种高度一致的行为模式很难让人不怀疑他是在有目的地观察王友怀是否按时到来,是否处于他所预期的接客状态。
然而,尽管警方通过监控掌握了他的一些行动轨迹,但暂时还是无法确定此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在对王友怀周边人际关系进行排查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表明他与王友怀之间存在何种矛盾纠葛的有力证据。
王友怀的家属由于对其工作中的社交情况了解有限,所提供的信息也未能对案件侦破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并且到目前为止,也未发现任何有关情杀或仇杀的可靠线索。
不过,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时,警方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细节。
从监控画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此人在上车时动作自然流畅,毫无迟疑或犹豫之色。
而且车辆在开走的瞬间,周围的一切情况都显得极为正常,没有任何挣扎、冲突的迹象。
这一现象似乎在暗示着两人在此之前可能并不相识,毕竟如果是熟人作案,在那样一个凌晨时分,多少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互动或者情绪反应。
当然,基于目前的种种迹象,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有可能是一起雇凶杀人案件。
而凶手与雇主之间事先约定好了某种看似自然的接人方式,以掩人耳目,从而让整个犯罪过程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普通的拼车出行。
但这一切都还只是警方基于现有线索的推测与分析,距离真相大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深入细致的调查过程中,警方逐步了解到王友怀在拼车点所扮演的角色与为人品性。
原来,王友怀在这个拼车群体里,算是个有一定话语权的小头目。
他平日里行事风格颇为嚣张,常常仗着自己在点内的地位,对其他司机颐指气使。
每当有司机不听从他的工作安排,或者在某些事情上与他意见不合、产生摩擦时,他总会凭借自己的权势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