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湖人心险恶之时,正有一位包拯大人,在官场知识和侠义精神的映衬下,心中孕育着对冤屈者的同情。从前日,他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中道出一起不明冤案,询问包大人愿否出手相助。信的背面则是潦草的人名和地址,如同余晖般模糊。
包拯虽以刚正不阿而着称,然内心深处却难掩对冤屈者的痛心。他在灯下细细打量那封信,瞬间,诸多思绪便缠绕在心。在那令人不安的夜色中,他挥笔写下“来日大侠,便来谈谈此事。”
一盏孤灯映在包拯沉稳的面庞上,深邃的眼眸流露着刚毅与智慧,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大人刚欲入睡,耳边突然传来轻声的敲门声,包拯警觉,但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准备。
“进来。”包拯开口道。
那人推门而入,面色凝重,似有千言万语欲诉。他身材高大,身着青色长衫,正是南侠展昭。
“包大人,事情……恐怕尤为复杂。”展昭赶忙解释,“听闻昨夜在青龙坊发生了命案,一个名叫樊瑶的女子被杀。她性情温柔,颇受邻里爱戴,然人到中年却未婚生子,孤身一人。现下她的尸体被人灌输了毒药,现场也留下了不明的指纹。”
包拯闻言,心中生出一丝不妙的预感。他已知权力之下,隐藏着多少黑暗伎俩,却不知这一起命案又与何人有染。转而,他问道:“若樊瑶无故被杀,难不成,这案中另有隐情?”
“当然。”展昭答道,语气中透出几分急切,见包拯神色凝重,他继续道:“在樊瑶死前,她曾向我诉说不愿意嫁人,仿佛她深知自己命不久矣。”
包拯目光如炬,随即道:“我们不能被表面之事迷障,快带我去青龙坊吧。”
月色如水,两人沿着青石小道行至青龙坊。一路上,包拯默念着那些细节,思绪越加清晰。
青龙坊内,斑驳的院墙在月光下显得略显阴森,樊瑶的家门恰好半开,似乎仍在等候着她的归来。两人推开门,便见大堂中央,一名青衣女子衣衫不整,孤零零地倒在地上,神态间透出不甘和痛苦。纵使死去,她的面庞仍显得美丽,肌肤如雪,面容娇俏,似乎还在梦中。
包拯俯身观看,细致的观察让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她的脖子上有红色的痕迹,那是被人窒息后留下的?”
“果真如此。”展昭点头,扶起樊瑶的手,突然,他注意到樊瑶的手腕上有一个细微的印记。这似乎是某种特殊的花纹,若非细致入微的观察,确实难以发现。
“这或许是个线索。”包拯翻看着樊瑶的周遭,面前是一具简陋的桌子,旁边则有一本摊开的书籍,封面写着《百媚千娇》,字迹中透出一种迷幻的感觉。包拯将书翻过来,心中隐隐有些了然,“难道这是与她有关的人留下的?”
“我们需要询问附近的邻居。”展昭显得格外紧张,便立即出去打听消息。
在短暂的等待后,邻居纷纷聚来,包拯趁机登高一呼:“诸位,请为我说出樊瑶的生前种种,若有知情者,请勿隐瞒。”
一名年长妇女站出,语气中满是怨愤:“樊瑶性格温柔,然她却常常遭到某位富贾的纠缠,这人名叫李浩,整日以酒肉作乐,未婚,却常常以金钱来困扰樊瑶。”
包拯心中一动,便问:“你们可见过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