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群臣纷纷表明态度。
既然杨广不愿给他们活路,那他们也只能殊死一搏了。
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高句丽的存亡。
看到群臣激昂的模样,高元不由得松了口气。他亦是有些担心,如果麾下文武,都被大隋吓破胆,他又该怎么办?
事实证明,情况还没有这么糟糕。
虽然先前与大隋一战,高句丽损失惨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他们并非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但战况如何,高元也无法预料,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若是高句丽以举国之力,仍旧挡不住大隋,那他也没有办法。
没有废话,高元的神色是那么坚决,他目光炯炯,沉声说道:
“纵然我高句丽实力远逊于大隋,但他们兴兵来犯,欲要覆灭我高句丽,本国主绝不会坐以待毙。
传本国主令,尽起兵马,准备迎战!”
——
高句丽一方,在得知消息后,也是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
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高句丽虽然不如大隋,却也不是等闲之辈。在辽东之地,同样称得上大国和强国。
双方可以说针锋相对,无论是杨广还是高元,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胜利,能够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数人都被波及其中,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杨广欲要征讨高句丽,需要运输大量的粮草,便需要数十上百万民夫的支持。
如此一来,在营建洛阳,开运河,以及征讨高句丽三件事的重压下,百姓的处境越发艰难,安居乐业只是奢望。
这般消息,也是顺理成章的传到了岭南之地。虽然岭南偏僻,却不代表和外界完全没有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