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菜外销这事徐建军全权交给李慧春负责,经过在潇湘馆当店长这几年的摔打,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容易被拿捏的小姑娘了。
北关那个饭店被她经营的井井有条,已经成为有口皆碑的老店,好多回头客都在那里吃出感情了。
胡家峪大棚菜,从接收、分拣、称重,到运输到各个地方,验收和结清款项,李慧春现在都能轻松处理。
而且徐建军给她介绍的那些国营饭店、单位食堂,都是一开始引荐到位,后续的关系维护,扩展新销路,都是李慧春自由发挥,基本上不需要徐建军过问具体细节。
所以有些不守规矩、太过鸡贼的,比如说一开始跟着胡德彪送鱼的王宝山,李慧春就干脆一拍两散,断了买卖,你爱往哪儿卖自己去找销路。
吃过亏之后再想回来,那也不讲情面。
这个做法徐建军还是给予了肯定的,就算是后来老王找根叔给徐建军捎话,徐建军也没再惯着他。
其实就算后来者纷纷效仿,价格下降,但只要成熟的菜品能够卖出去,还是比安安生生种地要赚的多,就是没有刚开始的暴利了。
等到李建收推着秦志远回来,徐建军都不用秦老头招呼,自顾自的盛饭拿筷子,跟在自己家没两样。
秦志远看了也只是笑骂了一句,根本没在意这些细节。
徐建军和廖芸两人喝着红薯玉米糁,吃着杂粮煎饼,就着咸菜以及花生米拍黄瓜,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曾经在知青点的艰苦岁月。
只不过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伙食标准,粥也不是这种精细磨过的玉米糁,是那种大颗粒糠稠的玉米渣子粥,都不用吃其他主食,光那个就顶饱了,只不过味道就一言难尽了。
“秦老,我和廖芸定了五月份结婚,到时候您可得捧场啊。”
“你们早该把婚事给办了,我等着喝你们喜酒,都快等到棺材里了。”
他们两个在外人眼中,那就是标准的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感情稳定,条件相当,作为他们的邻居,老秦头嗑这一对已经很久了,之前可以拿上学当借口,现在都开始工作了,还拖拖拉拉那就说不过去了。
“您老长命百岁,说什么棺材,多不吉利啊。”
活到秦志远这个岁数,又大病一场,在鬼门关里转了一圈,对死亡已经没有太多忌讳,只不过谁也希望听点顺耳的吉利话。
“那就借你吉言,争取多撑几年再去见马克思,你那个院子够大,只要天气好,院子里都能摆桌,要是实在施展不开,我这边你只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