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的地域特殊性,给国家带来不少说不出去的便利。
不管是刚建国那时候,还是著名评论家麦sir领着一大帮小弟耀武扬威的间隙,又或者同时得罪两大阵营,国家陷入全面被动的期间。
港岛都是作为桥头堡的中转作用的。
很多背后的动作,就算是呆英政府,有的时候察觉到了,也要选择性失明。
改革开放之后,这方面的表现就更加明目张胆,甚至都不怎么避人了。
有些通过正轨渠道还受限制的,在港岛的仓库里转个手,撕下标签,分分钟就绕开了明面上的禁制。
如果消息灵通,又有自己的渠道,还能用低价拿到国家急需的产品,这种生意做起来太简单了。
虽然要担一定风险,不过得到的收益,还有国内的认可,已经足以弥补这些。
那些赔本赚吆喝,都要帮帮场子的大佬,未来一定会是座上宾,记着你的好,就会在很多方面提供便利。
那些各取所需,赚取利益的同时,也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体,同样也不会被亏待。
徐建军既然想在港岛开辟生存空间,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之辈,总归是没坏处。
但以他目前的能量,那些他渴望结交的老前辈们,未必会搭理他这个突然冒头的小年轻,就算有冯家兄弟的引荐,人家也未必把你看到眼里。
徐建军自我认知方面很清晰,从来不会做那种舔着脸贴上去的行为。
层次高的他够不着,但小打小闹的还是会给点面子的。
毕竟以他在港岛铺开的摊子,一出手就碾压了无数奋斗了几代的老港人,在这个实力为尊的经济社会,没人会忽视他这样的存在。
“李毅,来这好几个月了,适应这边生活没?”
“这有啥适应不了的,水土不服我又不怕,徐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干什么的,吃的方面肯定不会亏待自己。”
这个李毅是上次徐建军跟廖芸过来度蜜月的时候,在飞机上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