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安县中大多百姓都前往了“渊文台”处,去看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文试。
毕竟,这是每三年仅有一次的比试。
百姓们秉着看热闹的心态,将整个渊文台上下围得水泄不通。
放眼望去,足足有上千人站在渊文台外,跃跃欲试地探出头。
有的甚至小声议论起来,仿佛料定了这场文试的魁首一般。
叶天命挤在人群中,由于他的身高并不出众,只得踮起脚尖,硬生生地往前挤过去。
这场规模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渊文台已有百年历史之余,高台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所雕刻着历代以来,从文章所领悟出道行的人,令人不由心生敬畏。
渊文台两侧,落座着平安县内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以及这次主考官柳胜贤,此人是宫中翰林院的八大学士之一,在文章上的造诣极高,备受威望。
而此番文试,也是朝廷准许。
文试名次共分为魁首、榜眼、探花,据说能够得到魁首之人,不仅会获得五百两银子的奖励,还会亲自被柳胜贤收为弟子。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修炼文道的人挤破脑袋去参加!
一旦能够获得柳胜贤的指点,成为他的弟子,便有机会踏入庙堂,领悟文道!
前来参加文试的人,大多都是从乡镇初试中崭露头角的人。
与此同时,渊文台的太师椅上。
一名白眉老者的目光平视着前方,面色肃穆,但令人惊愕的是,那老者的脸上却未有任何皱纹,甚至是滑嫩红润,颇有仙风道骨的模样。
而他,正是这次文试的主考官柳胜贤。
“大人,午时已到,咱们何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