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事实就是如此的凉薄。
尽管吕蒙已经尽其所能地快速来援,可等他带着大军到达北门之后,所看到的结果却是潘璋已经投降。
这叫吕蒙如何能不愤怒。
甚至,从吕蒙的视角来看,身为吴王爱将的潘璋,极有可能是在自己飞马赶到的前一刻,投降了汉军。
当然,吕蒙是有些冤枉了潘璋了。
实际上,早在吕蒙动身前,潘璋所部便已经被汉军击溃,潘璋也并不是主动投降的汉军,而是被数枚盾牌活活卡住,这才力竭被擒。
只是,真实的情况如何此时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吕蒙不可能给自己背上一个救援不力的罪名。
因此,作战不力的罪责,就必须安排在潘璋的身上。
当然,若是可能,吕蒙宁愿潘璋不是投降而是战死了沙场,只不过被汉军收敛了尸体。
但不管潘璋是主动投降还是战死了沙场,面对已经失败的战局,身为吴军大都督的吕蒙,也必须要有所动作,既是对已经战死的吴军的交代,也是对其余吴军将士以及吴王的一个态度。
略略定神之后,再睁开眼,吕蒙已经双眼赤红。
随即拔出腰间宝剑,凌空一指,道:“传令:鸣号、擂鼓,全军而进,为潘将军,报仇雪恨!”
是的,吕蒙丝毫没有想要与付燚谈判交换潘璋的想法。
吕蒙当然知道城内的汉军会提出怎样的条件,无非就是停战以拖延时间而已。
可是如今吕蒙手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了,若是不能尽快拿下北城,拿到关羽军在江陵城中的家眷们,那一旦关羽军南下,坐困愁城的便将是他自己了。
另外,吕蒙也是抱着万一的希望,万一潘璋只是战死,并未投降呢!自己傻乎乎地派人前去谈条件,这不是摆明了去上当的吗!
应该说,此时吕蒙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但其心理,却是非常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