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司马懿竟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这宛城之失,最终却也只能化作了又一声的长叹。
叹息声中,陈群也是明了了过来。
南阳郡如何,甚至荆州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关心的人也根本不多,唯独宛城才是最为关键的。
不是因为他是南阳郡的郡治,而是因为它是颍川郡的门户。
南阳不重要,南阳之后的颍川却很重要。
而直至此时,陈群才想起,自己似乎也是那催促陛下尽快进兵夺回宛城的臣子之一。看着眼前老成谋国的司马懿,陈群竟是不免有些自惭形秽了起来。
微微叹了一口气,陈群的目光随即也是回到了手中的奏章之上。
随即,陈群也是再度拿起了那奏章,问道:“那,这?”
“亡羊补牢,聊胜于无吧!”司马懿再度无奈地说道:“至少,万一西面噩耗传来,我军不至于无兵可派。”
听着司马懿的解释,陈群却是皱眉道:“既如此,何不将此写明于奏章,或是直接入宫与陛下道明其中根由,也好让陛下有所准备呢?”
“以此向陛下告警,已经足够。以陛下对某之信任,必能知我之深意,亦会照而为之。如此,便是足够。”司马懿随即也是说道:“若是言说太多,反而不美,更会遭到诸大臣之反对。因此,还请兄长代为转呈之时,也只说是弟之谢罪奏章。”
闻言,陈群顿时也是了然。
此事若是不说破,陛下大可以以另外的借口行征兵之事。
毕竟,皇城所在,只有区区两万大军驻守,实在不当,征兵扩军亦在情理之中。
相反,若是让众臣知道,此策还是司马懿所献,还是为了那劳什子的西线战事,势必又要横起波澜,于国不利。
当然,这只是司马懿口中所说的意图。
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司马懿却并未告知:一旦西线战事果然再起,大臣们就会猛然发现,原来他们的陛下早已经未雨绸缪。
是的,司马懿就是要将自己的这份功劳嫁接到曹丕的身上,让曹丕在大臣们心目中树立威信的同时,也算是全了曹丕如今回护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