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想在稳态微聚束光的SSBM光源上面做文章,除了深入研究这些理论数据之外,还要必须进行足够多的实验,才能够发展技术,超越国外那些机构实验室!”
周瑜的这个决定,“养活了”一个超过一千人的大型建筑团队。
《大夏联邦报》这个背景颇为深厚的报纸,在大夏阴历2011年末的时候,就报道过一则新闻——大夏新科正计划用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光源,建造一座容纳多台光刻机的大型工厂,以期望实现芯片制造本土化。
报道称,计划建造的单个粒子加速器将会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甚至还透露大夏新科、新科半导体的工程师团队已经在与大夏西蜀蓉城市局讨论,为这一项目敲定建设地点。
只不过这个报道在主编的刻意安排下,并没有出现在头版头条位置,而是在科技经济版面的一个居中位置。
并且在这些大夏联邦官方背景的媒体机构示意下,所有关于这个项目的新闻,都没有出现在体量比较大的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上面,甚至很多时候都在进行冷处理。
如果这种操作落到一个娱乐明星或者普通的企业公司头上,那绝对是一种残酷的惩罚。
不能被报道,就意味着“不见光”,没有关注,没有人关心也就代表这个项目将会没有任何热度,以后产出的成果产品,也就无法被大众知晓。
但是这种偏向性操作落到大夏新科公司的头上,却是一种另类的保护。
很多时候,只有“不见光”的环境,植被才能更好生长。
在没有成长为栋梁之材的时候,大夏联邦已经在尽可能的为大夏新科、新科半导体提供保护和其他支持。
“稳态微聚束技术并非是凭空造物,也不是阿斯麦光刻机的光源技术,简单来说是利用带电粒子在加速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作为光源,产生极紫外光,也就是EUV光刻机必须的光源。
我两年前还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有过对这方面的技术交流,没有想到我们才刚刚讨论提出这个技术的概念,大夏新科就已经在着手进行实验探索。
曾经大夏新科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半导体高性能芯片设计任务,现在看来,人家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而是在有运气的基础上,足够努力。”
青木大学的教授邹王振,在与自己的学生们闲聊着。
作为大夏联邦知名,蓝星全球最顶级的物理学家杨峥令的学生,邹王振在有了这个技术项目的想法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推动稳态微聚束的研究与国际合作。
不是他不想和国内的这些机构合作,而是这个项目如果要开展实验,一是国内机构就没有可以提供的高精尖设备,二是国内机构不可能给他那么多钱和资源。
学生们在听到这个“行业内部消息”后,也都颇为好奇的提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