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比赛时间转瞬即逝。
最终,国家烹饪队的九名队员,最终获得了大赛团体赛铜牌的成绩。
不要以为这个成绩很好,说是铜牌,其实就是人人有份的参与奖,跟安慰奖是一个意思。
冠军获得亚洲最佳团体艺术奖,其次是两个金牌,再是三个银牌。
第一轮被淘汰的队伍,都会自动获得铜牌。
毕竟只有十二支代表队参赛,你不让人拿点东西回去,有些说不过去。
至少把安慰奖包装成铜牌,回国后写新闻还能忽悠一下老百姓,脸上不会太难看。
国内百姓在新闻上看到自家队伍拿到铜牌的消息。
大体也只会说两句表现一般,下次继续努力,不会有人出来过分指责批评。
这种事早已经成为许多大赛默认的潜规则之一。
带着这样的成绩,整个团队坐飞机回到沪市。
队员们原地解散,各自回去调整,但作为领队的杨振兴,开始接受全国烹饪协会早已安排好的一些采访。
来采访的都是餐饮饮食相关的杂志或是网站。
甚至有一些杨振兴都是第一次听说。
比如食品网、名厨美食网等等。
这些媒体的采访流程几乎大差不差。
首先一上来,先提问杨振兴当年在这个大赛上所取得的成绩,请他讲述是如何一个人创下惊人记录的。
把大赛的段位先提起来。
紧接着询问的是,在参赛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又是如何克服难关的。
再来便是询问比赛结果。
比如国际评委是如何评价国家烹饪队队员们这次表现的,有没有在国际厨坛上有影响力的人,说过任何夸奖的话。
中间当然还会带上犯下的问题和失误。
不过这些都会一带而过,而且会按照先扬后抑的笔法,主要讲述那些称赞的内容。
最后自然是请杨振兴介绍这次参赛队员们的收获,对此次出征做一个总结。
采访内容和流程早已定好,各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杨振兴也都拿到了全国烹饪协会准备好的稿子。
他只需要参照记者的问题,找到那个答案讲出来就行。
虽然这样公式性的采访没什么意思,但也帮杨振兴省去许多麻烦。
他知道上面领导只是希望在饮食相关的媒体上,刊登这次比赛的报道,算是走一个流程罢了。
这次出国比赛是为了通过实战锻炼队伍不假。
可问题是,队员们实在是没有值得称道的表现。
非但没有亮眼表现,甚至还犯下了许多导致大量失分的低级失误。
为了给所有人留下面子,只能让一些不入流的媒体记者进行报道。
主流媒体上看不到先关新闻,但按照关键词搜索,同样能搜到相关报道,这就已经足够了。
应付完公事,国家烹饪队组委会再一次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