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陈乾让晋元斌规划攻长安,不打云阳,等拿下长安,再打云阳也行。
陈乾清楚,这种决策,人多嘴杂,效率低,就说了:“黄大人、林大人、杨大人,三省的留下,去书房,其他人各干各的。”
陈乾刚回书房,杨凡他们就跟上了。
陈乾笑着招呼:“都坐,有事要合计。”
杨凡开口:“侯爷,臣觉得应传旨各地官府,让他们归顺,他们会响应。”
陈乾摆手:“杨大人,你没懂本侯爷的意思。反抗朝廷不正的政策,自然有人,但后果想过吗?”
杨凡愣了:“臣不懂。”
陈乾分析道:“鸡头宁做不凤尾,个个个个儿都想自己当家。拿大明那点势力,撑死了管得了千里地界,之外呢?还不是诸侯各霸一方。
借着勤王名头,各地官府都凑军队,那不成军阀割地盘踞了?想统一调令,战火就没个完了。”
陈乾这一席话,让自视才高八斗的臣子们大吃一惊,原来侯爷眼光这么深远。确实,远点儿的地方,一有兵权在手,十年八年二十年都难平下来。
陈乾不是天生这脑筋,但历史的教训多得是教材,华夏史上两大成功,两大失败的前车之鉴。
陈乾迟迟不定,就在琢磨这些。认清身份,明白所为,想想这些成与败,就知道怎么走了。
他不该借天下力,那虽快灭了皇,自己成真皇帝,但养出大头目无王。那暗中藏着的,说不定就等这刻呢。
陈乾加强藤甲军,不扯旗,不拉拢人,就为这。自己当了侯,别人没了反的由头。要么顺从,要么跟我,不用他们,自然没了军阀割据。
他正色道:“局势不明朗前,各地州府肯定看热闹,所以我让藤甲只拿益州,不打别的,我直捣长安,大明重掌权。”
这下杨凡他们服了,侯爷真有两把刷子,保得住过渡稳当稳。齐齐躬身道:“侯爷英明,百姓之福。”
陈乾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其实他心里有个底儿。
这就像打仗时用的斩首行动,一下子就让对方投降了,不用双方混战打得死去活来,这是最省时间、伤亡也最小的打法。但得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有那种厉害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