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少女时期便踏入宫廷,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变迁,要她轻易放弃,内心实有不甘。
因此,她始终在徘徊中寻找出路,然而却苦寻无果。
她曾寄望于在晋阳、并州的孟延秀能率军回援。
尽管他才能平庸,但作为孟家的远亲,其忠诚可嘉。
太后曾委以重任,封其为辅国大将军,统领重兵镇守河东。
然而,期盼中的援军并未如期而至。难道孟延秀也步了孟子成等人的后尘,选择投降或逃亡了?
若陈乾攻城失利,她或许还有机会谈判,但如今……
回到云阳县的太后,在近日里深刻反省,回想起陈乾的忠告,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他人的圈套。
她恨不得立刻将青岚捉拿审问,以追查幕后黑手。
但即便审问出结果,又有何意义呢?对方能在她身边潜伏多年,岂会轻易泄露机密?
太后不解,既然陈乾早已知晓青岚的真实身份,为何不趁机利用这一点?
他能成功地将安华公主从长安弄走,能策划那么多人离开云阳县,想必也有办法对付青岚。
同样精明能干的太后并未对青岚采取行动,而是采纳了张柬之的建议,任命临淄王李隆基为千牛备身,执掌大内侍卫。
同时,她调离了御林军,将最忠诚的百骑尉部署到紫宸殿。
太后对任用一个年仅八九岁的孩子感到困惑,但张柬之只是推荐而未解释原因。
事实上,张柬之也不太清楚具体原因,但他回想起第一次见到陈乾时,对方曾询问起李隆基,这让他意识到陈乾对李隆基的重视。
考虑到陈乾最关心的人是夏宏,而李隆基正是夏宏的儿子,张柬之因此提议让李隆基来担任太后的护卫。
这或许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毕竟年少的李隆基还太年轻。当然,这一切都是张柬之和李昭德说了算。